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全文)(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全文)(4)

2010年07月27日 1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CPI 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上扬,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 先行合成指数已经触顶后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但指数水平仍然居于高位,未来仍存在上涨可能。

  总体来看,据初步测算,2010 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 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 月份,CPI 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 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六、经济主体收入增速趋缓,收支盈余小幅下降

  企业盈利保持高位增长。1-5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1.6%,虽由于基数原因低于前两个月119.69%的增长水平,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所下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加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1 元,实际同比增速为7.5%,比上年同期低3.7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3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为3077.9 元,实际同比增速为9.5%,比上年同期高1.4 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43349.8 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 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33811.4 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9.3 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收大于支9538.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64.9 亿元。

  七、货币信贷增幅继续稳定回落,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止 6 月末,M1 同比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 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10.01)回落14.4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回落9.2 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09.11)回落11.2个百分点。M2 增速已连续7 个月回落,M1 基本回落至上年同期水平(24.8%)。M1 回落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上年同期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使基数较高所致。

  月度信贷投放逐渐回落。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新增4.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加2.74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一季度新增2.6 万亿元,二季度新增2.03 万亿元。6 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2%,比上月下降3.3 个百分点,已连续8 个月回落,低于2006 年以来20%的平均水平。如果2010 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 月份18.2%的水平,2010 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

  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上半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40.6%,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高4.6 和5.0个百分点。二是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信贷资源不平衡的状况继续改善。6 月末东、中、西部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7%、20.5%和24.0%,中、西部贷款增速分别比东部高1.8 和5.3 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二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初见成效。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

  八、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汇率弹性增强

  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的环境下,人民银行于2010 年6 月19 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节。此次在2005 年7 月21 日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6 月21 日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情况看,双边波动明显增强。截止7 月23 日,25 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0.72%。同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降低。7 月23 日1 年期NDF贴水760 点,比6 月18 日的贴水收窄545 点。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