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影市场档期名目繁多 徒有虚名渐成噱头(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我国电影市场档期名目繁多 徒有虚名渐成噱头(3)

2010年08月18日 21:0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内反思

  大多停留在概念上 缺特色影片

  导演王小帅认为,国内新生档期越来越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目前国内的不少新生档期还不成熟,仅仅是一个炒作噱头而已。

  王小帅解释道,电影档期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好莱坞,他们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四个档期,加上圣诞节,一共是五个大的档期。一般来说,某一档期会集聚一批风格较相近的影片,比如夏季档,又叫暑期档,适逢孩子放假,就以青春片、动画片为主,万圣节期间则会上映大量恐怖片。

  王小帅表示,多部影片会产生“聚集效应”,吸引大批的影迷,对一个档期的电影票房会有所拉升。但国内电影市场涌现的“新档期”,大多停留在浅层次“概念借鉴”上,缺乏规划性。比如三八档,虽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不够成熟,三八档仅仅还停留在一个概念上而已。这个时期上映的影片鲜少有真正为这个档期打造,符合这个档期风格的。

  王小帅表示:“成熟档期的标志是,有一批具有档期特色且质量有保证的影片,‘愚人档’、‘清明档’只有一部电影,‘七夕档’就寥寥几部,难成气候。”他坦言,国内的档期至少还需要五年的成熟期。

  在王小帅看来,档期发展的方向则是“融合”,最终中国电影档期将形成几个大的档期。

  宣传应走个性化不要“迷恋”档期

  “有的电影人拍片子,事先不知道上哪个档,影片制作完了,离哪个大档期近,就上哪个档。实在挤不进去,就根据节假日,生造一个档期出来。”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说。

  他解释道,有些片商对“档期”的概念太过迷恋,以为能抢到好档期,就能赚钱,也造成了一些档期影片“扎堆”。比如暑期档,6、7、8三个月就有近百部影片上映,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部新电影。这样的做法反而稀释了票房,不利于影片成本的回收,同时还扰乱了电影档期的成熟化进程。他认为,影片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质量,然后就是个性化的营销。

  “一部电影的营销推广也应该考虑到影片自身的特色及档期前后上映的电影水平,只为赌一两天的票房而生硬地挤入某一个档期,并不可行。”刘浩东说。以4月份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影片上映时间不处于任何一个档期中,也没有生拉硬拽一个档期的概念,但这部影片借助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品牌等全方位宣传,最终也赢得过亿元的票房。(撰文/记者高嘉阳)

  2008年增仨小长假新档期应运而生

  自2008年开始,“五一”长假取消,清明、端午、中秋成为法定假日后,全年一共有5个3天小长假,包括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新的假日格局出现后,中国电影市场也形成了新的小长假档期。元旦档、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中秋档5个新档期应运而生。

  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连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长假对电影档期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原本的传统档期都是利用人们的空闲时间和休闲心理做出安排的,新的休假时间无疑会改变档期的格局,催生出新的档期。

  张连生分析道,从近两年端午档、清明档等新档期的票房就可以看出,小长假的休假制度,对电影市场和观众来说是双赢的结局:2008年新增的清明节、端午节两个小长假,把往年的“五一”黄金周的电影消费能力分阶段释放,同时,这也方便影院不断制造兴奋点,方便影片进行宣传。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