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新秩序需要“中国版”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评级新秩序需要“中国版” (3)

2010年08月20日 21: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道德”和“标准”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当前主权债务危机中暴露无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以及欧盟诸国,都已意识到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纷纷通过制度构建和培育本土评级机构等形式与三大评级机构争夺评级话语权和资本市场定价权。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就此创造性地推出了建设“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理论构架,可谓顺势而为。

  《财经国家周刊》: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通过收购中国评级机构的方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进入美国市场时却屡屡受阻。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稳定会带来怎样的风险?

  吴红:诚如斯言。

  一方面,中国评级公司正在被外国同业巨头掌控,给中国金融和经济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首的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大规模收购中国评级公司。在中国5家大型信用评级机构中,除大公以外,其他4家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前后不到两年时间,美国评级机构就基本上控制了中国2/3的信用评级市场。

  另一方面,大公作为中国独立评级机构,自2008年7月就启动了美国“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申办工作,然而在经历了美国证券交易管理部门极其严苛的审查后,被两次“延期批准”后,实际上是以“莫须有”之名被拒之门外。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地跨入一个信用时代,然而中国信用评级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将给中国经济安全乃至世界经济稳定都带来巨大风险。

  从国内看,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特殊国情凸显了准确揭示信用风险的重要性。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信用经济的大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基础性力量,任何在信用风险监控上的明显失误都有可能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从国际看,中国的对外投融资行为需要信用评级来揭示全球信用风险,确保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正当利益得到应有的维护。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债权国,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放开,中国可能成为民间债权国,大量的国际投资都需要有及时准确的信用评级信息做指引。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将使中国逐渐发展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如果不能尽快提高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在国际评级市场的话语权,就无法获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市场定价权。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可靠的风险信息。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6月下旬召开的多伦多G20峰会上指出,“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和问责制度,特别是要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使有关评级结果准确反映一国经济状况和信用级别。”(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记者 李新民)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