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何处?支线航空“冲动”下的民营航空困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飞向何处?支线航空“冲动”下的民营航空困境

2010年09月03日 14: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通航不足一年的机场、一个资本结构与内部治理尚未走出动荡的航空公司、一条开通仅半个月的航线,8月24日21时36分时许,即将降落的VD8387客机在伊春失事,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悲情伊春,成为终结中国民航安全飞行2102天的地理坐标。

  一架只剩残骸的客机,横在积水和野草的砂石路上,“过火”之后,仅有机头驾驶舱和尾翼还残存着原来的面目。银色袋子包裹着遇难者的遗体,整齐摆放在失事客机一侧,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空难调查结果尚未公布,8月28日,又一家民营航空华夏航空因机翼擦地被停航,关于民营航空、支线航空的困境与出路再一次引发热议。

  支线“冲动”

  伊春机场于2009年8月启用,截至2010年6月,共起降航班542架次,旅客吞吐量27671人次,平均进港客座率30.5%,出港客座率36%。类似这样的支线机场,在黑龙江还有7家,目前黑龙江正在进行五大连池、抚远、绥芬河等机场的选址工作,筹备在“十二五”期间再建设3-4个支线机场。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艳华教授认为,中国民航发展迅速,但结构不平衡。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166个民用机场,前20大机场承担了全部客运量的80%,多数中小机场处于闲置状态,日均不到4个航班的机场占46%。发展地方本土航空一直是某些地方的情结,而飞支线的航空公司多为民营航空。

  某国内支线航空公司高层透露,国内支线航空公司运营基本是在烧钱,平均每家公司每年至少要亏损上千万。受机型限制,支线飞机大多飞机小、座位少,加上起落频繁,因此单位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仅从单一的支线业务来看,要实现单独盈利很难。以河南航空(又被恢复为“鲲鹏航空”)为例,今年1—7月亏损1000多万元。

  “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融入国际社会,为了展示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的形象,拉动周边经济效应,所以地方上都有建机场的情结。”中国民航大学李艳华教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李艳华教授还透露,“地方政府对于民航的安全意识普及还不够,他们并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设备与级别,甚至在某些机场出现大量‘关系户’就业情况,不到30万人客流搞了260个员工,其实有些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必须有一定资质,否则鱼龙混杂,存在安全隐患。”

  李艳华教授指出,有的机场入不敷出,甚至关闭夜航灯、停开铲冰车,支线机场管理和设备滞后,安全保障系统不到位。

  “支线机场的要求和条件没有干线机场的要求高,尤其在导航、通信等方面没有更高的设备要求,投资相对小。但支线机场选择的地理位置差异较大,地形往往都较为复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