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向艺术品收藏 2010年秋拍“三断三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热钱流向艺术品收藏 2010年秋拍“三断三疑”(2)

2010年09月14日 16:34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疑问一

  资金推动能否引来艺术市场回暖?

  世界艺术品市场从2005年回调,2008年底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更是雪上加霜。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2009年逆势上扬,很多收藏家们重拾信心,开始出手,并且很多人坚信现在是介入收藏的最佳时机。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热钱涌入而追逐的目标主要是高端艺术品,在中低端艺术品领域,买家仍相对谨慎。以热闹的中国书画拍卖为例,保利“中国古代书画”日场,259件上拍作品中,成交130件,成交率仅为50.19%,与古代书画夜场84.31%的成交率相差悬殊,且仅有22.01%的艺术品超出估价范围成交,而夜场中却有56%的艺术品成交价高出估价范围,其原因就是在日场中没有名家作品。这种投资过度集中于高端艺术品的现象说明,市场是否真的开始全面回暖尚存疑问。

  疑问二

  拍卖市场能否更高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我国目前的拍卖市场并不透明,很多人依然对黄庭坚的《砥柱铭》,以及去年吴彬、曾巩、徐扬的几件亿元作品是否真实成交抱有怀疑的态度。之所以在拍卖环节屡屡出现“假拍”、“拍假”的瑕疵责任纠纷,正是说明了法规与实操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偏差,问题和症结就在于艺术作品价值鉴定体系的缺位,这种缺位,应该在一级市场的流通过程和经过市场评价与检验中得到解决或认定。而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画商与画廊,但从实践结果看,不少画廊基本属于“商品寄卖店”,采用的是艺术品市场中最低级的交易方式——— 经营者们将商品画成批量地买进卖出,或兼营工艺品、复制品,甚至哄抬价格,质与价不成正比,逐渐沦为艺术品市场的边缘,进而影响到拍卖市场。

  疑问三

  定价权和话语权能否逐步确立?

  中国艺术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哪里?这个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哪里有中国艺术品买卖的最大市场,哪里就拥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今天我们的收藏家可以不太顾忌市场有没有接盘,或者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成交价格,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价格判断,这就是在定价权上的一种自信。当然,对于投机炒家来说,这可能也只是一种“博傻”。

  如今,大量资金介入暂时确立了一部分定价权,但投机资金总是来去匆匆。所谓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市场的非理性的过度炒作会让所谓“定价权”和“话语权”成为笑柄。人人都知道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但一方面人们很难抵制短期暴利的诱惑,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甚明了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判断的理论和标准在哪里。于是,我们的部分定价权,是不是仅是一种“投机定价”呢?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