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分手费”都不要了 “两拓”联姻为谁止步?(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连“分手费”都不要了 “两拓”联姻为谁止步?(2)

2010年10月20日 15:58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计划取消在意料之中

  此前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斯就曾表示,与力拓在澳大利亚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一事遇阻,原因是该计划需面临的审查比想象中的要严格。力拓和必和必拓原定今年12月31日为最终截止时间,如果计划不能得到批准两家公司将重新谈判。显然,两家公司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刻。

  力拓和必和必拓是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铁矿石提供商。依照双方的原定计划,两拓准备合并在偏僻的西澳Pilbara地区的矿山、铁路和港口,至少将节省100亿美元成本。看到可以节省下来的巨额成本,力拓和必和必拓都非常支持成立合资公司。然而,这一计划因其垄断效应也迅速引起全球关注,亚洲和欧洲的钢铁制造商反对力拓和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

  早在去年,日本钢铁协会就反对力拓和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企业的计划,称力拓和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合并将限制竞争。

  中国市场也有同样的担心,因为2009年,中国75%的进口铁矿石由必和必拓和力拓供应。中国曾表示,两拓合并将面临中国国内反垄断法的审查。

  显然,组建合资公司并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事情,包括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内的很多因素影响着此事的最终完成。

  据报道,10月17日,全球铁矿石巨头力拓、必和必拓双双通过官网声明称,德国监管机构——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反对双方的合资方案。据了解,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已表示目前不准备批准这一合资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德国监管机构的审查结果将合并进入欧盟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所以两拓合资计划在欧盟获批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力拓与必和必拓17日在声明中表示,它们对德国监管机构的这一审查结果表示失望。

  北京时间10月18日,两大巨头作出最终决定,而取消交易的结果已在外界普遍预料之内。

  据报道,在决定计划取消之前,双方就已经得知,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或者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都将不会批准该计划。

  一些监管部门表示他们将会提出大量的补偿要求,其中包括转让股份,这是两家公司所不能接受的。而其他的一些监管部门则指出,他们会完全禁止交易。

  欧洲监管者就明确表示将阻止该交易,分析人士指出,欧盟主要是担心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矿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来联手操控全球铁矿石价格。

  欧洲钢铁工业协会也指出,“两拓”成立合资企业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影响与其2008年提议的完全合并将不会有实质性区别,只不过其是双寡头垄断。

  力拓内部反对声猛烈

  其实就力拓来说,除了监管部门和客户,该计划还遭到了部分股东的反对。

  去年6月5日,力拓宣布放弃引入中国铝业公司注资195亿美元的交易,同时宣布与必和必拓以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产成立合资公司。随后同年12月5日,双方签订了有约束性的协议。不过协议的执行需建立在各国监管部门和两家公司股东批准的基础上。

  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力拓内部反对该计划的声音愈加猛烈。 10月5日有外媒报道称,力拓的董事会正准备放弃与必和必拓的计划。据知晓内情的匿名人士提供的消息,由于这一交易力拓面临了来自股东的很大压力。

  有媒体分析,2009年6月,力拓同意该合并计划时,正值铁矿石市场不景气,力拓急于削减高达400亿美元的债务。但如今,力拓已大幅削减债务负担。同时,由于铁矿石市场大幅回升,力拓股东对组建铁矿石合资企业的计划兴趣大减,并认为此桩交易有利于必和必拓一方。

  随后的10月7日,又有消息称,力拓将紧急召开董事会会议,对是否与必和必拓合并铁矿石生产线做最后决定,因有消息泄露力拓已对中止协议的后果展开调研。

  如今的情形对力拓来说还算稳妥,一方面备受阻碍而不得不放弃计划,另一方面高达2.755亿美元的“分手费”也不了了之。

  但两大巨头的合作显然还未停止。此前有位力拓董事提出一份B计划,可令“两拓”由铁矿石合资公司计划转为共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备。

  对世界矿业巨头取消合资计划,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类商品生产过于垄断,就会受到相关管理部门、投资方利益矛盾、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制约。

  此外,本轮博弈也反映了世界范围内资源权益的争夺。世界矿业巨头的合并与有关方面的反合并 “斗争”,其实质是世界范围内对于资源权益、资源供应与资源产品价格“话语权”的一种争夺,并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全球资源性商品的货紧价扬趋势。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该计划也可能只是暂时受阻。世界矿业巨头“两拓”的合并计划并不是刚刚提出,至少有三年历史。受到一些内在利益动力的影响,一旦外部条件出现新的变化,“两拓”合并计划还会重新提出。届时,有关利益方面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博弈。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