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新生代崛起:他们在路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创投圈新生代崛起:他们在路上

2010年10月22日 08: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投资圈在议论说,现在猎头公司在疯狂地挖人,最火的人才便是做创投的。

  小村财富创始合伙人及执行总裁冯华伟说,这是一个趋势。虽然现在已是全民PE(私募股权投资)、全民VC(风险投资),但未来几年,创投业还会越来越火。

  在中国,投资行业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以及创业板的正式启动,人民币基金越来越多,行业的兴起也让行业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新的创投人中,80后 (包括部分1980年前出生的新生代)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群体。也许用“80后”并不准确,这批人多出生于1978年后,也即成长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30年。

  新生代有的是接过父辈的衣钵,有的是白手起家。对新事物的共同追逐让这批人有迅速形成新群体之势。为了解创投界新生代群体的幕后故事,《每日经济新闻》走近了他们。

  年轻人正在起来

  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玮栋告诉记者,目前投资圈的主流是50后、60后,70后和80后是执行者。也有个案,如北京德诚盛景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许郴是个80后,他投资的网宿科技在创业板已经上市了;曾经因为创业而在圈内小有名气的高燃也是80后,当年他也是因为一个投资起来的。

  投资圈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投资人一般是创业成功的,大的PE里面没发现有80后,现在的70后、80后还没到有话语权的时候,除非他有家族背景。不过,这一代人里面也有已经做成明星的,比如说陈逸飞的儿子陈凛,有过好几张漂亮的成绩单。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是个50后,最近突然发现行业里有很多年轻人进来。不过,投资圈的主流还是50后、60后,因为投资是靠经验累积起来的,如果没有做过公司,对各种人没有了解,只有知识是没有用的,这就像中医一样。”

  虽然50后、60后仍占据行业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70后、80后这个群体正在慢慢地主导着局面,投资人主体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有人说,50后、60后更多的是草莽英雄,未来,这种色彩会逐渐淡化,机会投资变为理性投资。

  “一些不错的年轻人,有先天的背景再加上个人的努力,成长时间会比较短,别人需要10年的积累,他可能4年就够了。小村财富的景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一方面人脉资源比较丰富,一方面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广,另一方面人也很勤奋,虽然他是1988年出生的,很年轻。”陈宏说。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做投资已有6年,她认为投资圈里新生代“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并不多,更多是靠自己创业打拼出来的。

  80后投资人周杨说,他身边“富二代”占了很大比例。要不了几年,那些“富二代”还要面临接管家族企业或是自己打拼天下的问题。“这是个很不容易的问题”。

  “新生代”路在何方?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投资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但实际上,行业是有门槛的。

  1975年出生的冯华伟告诉记者说,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产业在升级,身处这样一个大环境,很多人投身投资业,包括企业家的后代,以及有过创业经历或有志投资的年轻人。但是投资行业也有自身的容量,有些人肯定会被淘汰,尤其是中国投资行业还处在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高技术含量的案子和交易方法还不多。同时行业本身还会进行整合,一批年轻人慢慢成长起来后,有的会回归到实业去,或者自己创业。

  冯华伟身边有这样的案例,“这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相关,等他终于明白什么行业最适合他,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后,才能决定以后的职业生涯,他们现在还很年轻。”

  冯华伟说,很多年轻人做过投资行业以后,会慢慢地发现这个行业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投一个项目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般新鲜刺激,它有自己的运作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到的新生代投资人均表示,与50后、60后投资人一起,更多是学习、合作的态度。至于以后会不会一直在投资这条路上走下去,要看每个人的选择。

  每经记者 陈莉莉 发自北京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