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持续贬值 谨防资本流入推高CPI——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美元持续贬值 谨防资本流入推高CPI

2010年10月28日 11:3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第三季度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却泛起层层涟漪。第三季度3个月的CPI持续走高,7月份同比上涨3.3%,8月份上涨3.5%,9月份升至3.6%,达到23个月来最高水平。从今年上半年市场普遍预期年内CPI的高点出现在6、7月份开始,之后CPI高点预期不断后移,到现在已经移至10月,甚至11月。这是否意味着物价上涨将通货膨胀的预期逐渐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管理通胀预期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易宪容: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增长过快。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可以说,2009年过度信贷增长之后,无限信用扩张仍然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政府、个人的主题。因为,在金融市场价格管制的条件下,国内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信贷规模扩张才是其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因此,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各家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有无限信用扩张之动力。信用供应方有信用扩张之动力,同时,信用扩张的需求方(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都也有信用无限扩张之动力。这些人或组织都有动力千方百计地把金融体系的资金撬出来到自己手中。因此,今年信用扩张规模不可小觑,可能要达到2009年信用扩张的规模,只不过所采取的工具有所不同。比如说,2009年主要是通过银行信用贷款,2010年可能要加上更多信用工具(比如银信理财产品等)。正因为这种信用扩张过度,流动性泛滥不可避免。尽管央行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但是这些政策对于泛滥的流动性控制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仅推高整个资产价格上涨,也会推高整个经济及消费品的物价水平。

  对于当前的CPI并不在于数值有多高,而是在于如何来遏制这种CPI持续上涨态势。只要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泛滥,它就会先推动资产及生产品的价格上涨,这种价格上涨到最后一定会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来。如果最后一棒的农产品价格也全面上涨,也就意味着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已经全面上涨了。

  左小蕾:第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1%,大大高于非食品价格的增长,可见除翘尾影响以外,食品价格上涨是CPI上升的主导因素。自去年11月CPI开始同比转负为正,翘尾影响接近零,今年第四季度CPI增长中食品价格可能仍然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关注输入性通胀可能替代翘尾因素增大通胀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近期通胀形势变化很快。输入性通胀值得关注。输入性通胀从两个方面产生叠加效应。一方面,套利人民币升值活动导致资本的流入规模增大,加大国内流动性的压力,制造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9月新增外汇占款2895.65亿元,较8月的2429.77亿元,增长19.17%,突破今年4月2863亿元的水平,创下年内新高。9月贸易顺差收窄至168.8亿美元,外汇占款1300亿元。9月的外资直接投资(FDI)84亿美元左右,外汇占款不到560亿元。虽然外汇投资收益是对外汇占款的增加因素,但是单月投资收益增长不会达到900亿元的规模。在当前其他外储币种相对美元升值的形势下,币种转换可能增加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但不应该增加外汇占款。

  商务部数据显示,近期43家外资房地产商增资,新设31家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说明在外国直接投资中,有相当规模是房地产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流入的房地产投资资本,正在大幅增加调控中的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推升价格,恐怕也会成为通胀的输入性风险之一。

  另一方面,受美元贬值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推动购进价格指数8、9两个月分别上涨10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上涨的影响可能滞后,但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产生最终传导效应,加大成本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输入性通胀的影响非常可能会开始替代翘尾影响,成为第四季度以及明年的主要通胀因素。

  虽然新增许多国内因素和输入性通胀因素,但是如果进行有效的管理,第四季度CPI可能保持在平均3%至3.5%的水平。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