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通胀幽灵再现 粮食安全未雨绸缪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刚性通胀幽灵再现 粮食安全未雨绸缪 (2)

2010年11月03日 08:4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全球化的时代,粮食生产不应该脱离国际市场。但是,增加在粮食供应上的市场弹性,和政府对耕地的保护并不矛盾。比如,面对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政府正好可以把保护耕地的政策转化为保护环境的政策,按亩数支付给农民一笔固定的“免耕钱”,让其将耕地抛荒为野生地(这也是美国环保政策的重要部分)。当国际市场的粮价大跌时,中国可以低价进口粮食。当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时,在这些野生地上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就会超过政府所支付的“免耕钱”,市场杠杆就会自动让农民将这些地重新开垦。这样,中国的粮食生产才可能随着市场供需的浮动而自由伸缩。

  有人认为中国耕地有可能大幅度萎缩。中国的粮食生产只能随着需要的减少而减小,很难随着需要的增加而提高。但市场怎么可能只进行单向浮动呢?从世界史上看,一国越是降低在粮食进口上的“生存依赖”(即有应对不时之需的备用农地),就越是有信心增加在粮食进口上的“市场依赖”。更重要的是,靠进口来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必须建立某种世界性或者区域性霸权。从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得很清楚:建立这样的霸权成本非常高,超出了目前中国的能力范围。在经济刚刚崛起之时,最忌讳的就是对国力的泡沫式期待,更不能以这种泡沫式期待为基础而制定公共政策。最近10年的大部分时间,世界粮食的供给都赶不上需求的增长,2008年在世界粮食危机的高峰期,几大产粮国已经宣布禁止粮食出口,有些国家因为缺粮而发生了骚乱。而这还都在中国基本不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购入粮食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这一节骨眼上耕地大幅度萎缩、要依赖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那么粮食虽然还是可以买得到的,但那可能几乎是黑市价格,还不如自己种合算。

  作者简介:薛涌,旅美学者,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著有《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怎样做大国》等书。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