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4个月升值近3% 中国制造还扛得住吗?(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人民币4个月升值近3% 中国制造还扛得住吗?(5)

2010年11月03日 16:25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过,这种办法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能代工的商品仅占销售总量的10%左右。“小商品的外贸利润已经薄如刀锋,毛利润不到10%,再压缩下去就算有量也没有多少盈利,但我们实在是想不出其他应对办法。”周爱玲说。

  通过降低外贸依存度应对海外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是不少义乌小商户的新选择。

  “东边不亮西边亮,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我们的产品工艺比较独特,在海外市场上很抢手,现在发现它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市场认可度也很高。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国外品牌都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我们也没必要只重视海外市场。汇率波动让我们发现了内销这片新领域。”许志福是时代工艺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该公司的铁吹玻璃工艺品过去80%以上出口美国,近一年多以来,公司已经将外贸比例缩减到了60%以内。

  即便是对国际市场有更直接感知的侨商们,也已开始转移市场。嘉兴市侨商会副会长陈林根介绍,商会成员过去80%的销售份额来自海外,最近一两年已逐步缩减到大约30%,而80%的利润来自国内市场。该商会现有180多名侨商会员,大多在国内有生产基地,经营箱包、服装、羊毛制品等,在欧美等地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

  “短期而言,转战国内市场是一条应对汇率变动的好路子。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带动了扩大内需,并让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淘汰掉一批企业,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陈林根说。

  中等企业调整有难度

  对于有较大出口规模但还难以左右产品市场走势的出口企业来说,转移工厂、转换市场并不容易,它们应对汇率变化首先表现在一些技术手段和企业内部调整上。

  “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应对升值压力,只能等待汇率相对稳定再行签约。”龚华剑说。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之策,不少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汇率是硬性的“环境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无所作为,只能先承担下来,静观其变,等到情况相对稳定时再出手。

  不过,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也确实留有“后手”,那些有条件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的企业,明显占得了先机。比如,与银行签订远期汇率合同,这些企业借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以“非美元”结算,如采用欧元、日元等进行结算,能一定程度上回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是出口企业乐意的方式,但需要海外与进口商协商。

  更长远的解决办法是转变产品结构。专家介绍,日本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以后,虽有不少日企不得不投资海外,但留下来的本土企业追求高端技术和产品质量,努力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也维持、造就了许多国际大品牌。

  “公司产品转型的目标是生产特种纸品替代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进口产品,把产能转移到高端产品上,将常规生活用纸业务放到第二位,这样并不会造成出口转内销的市场竞争,并且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苏州金红叶纸业集团国际贸易处的庄飞纳介绍,产品结构转型是数年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举措之一,为公司规避汇率风险作出了主要贡献。

  不过,本币升值助力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日程。“结构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汇率的过快、过度升值,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不仅无法优化结构,反倒导致结构问题积重难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说。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