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即将收尾 调控如何再定位?(3)

2010年11月24日 14:07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整的走向

  未来形势看,由于地方换届以及“十二五”规划将要开局,地方的投资热情高涨。再加上如果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在2010年底完成,2011年上半年可能有所放松,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经济较快增长,并带来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鉴于当前增长基础逐步稳固,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强,我们认为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将是进一步推进宏观政策的正常化,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突出结构调整以及注重增长的内生动力。

  货币政策正常化,利率正常化。巨量的货币投放会导致很多宏观风险。

  一是通胀压力,2010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4.4%,2011年的通胀率或许还会高过2010年。

  二是资产价格风险。目前的房价居高不下,尽管与很多因素有关,但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利率较低却是不可回避的原因。

  因此,未来控制信贷总量,逐步提高利率,使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将是重要的政策选择。比如,可以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结束“拉锯战”,旗帜鲜明调结构。现在市场上对于能否将结构调整“进行到底”还在打问号,地方上也在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决策部门就要明确态度,即为了调结构,可以牺牲一点增长速度。这个确定的预期,坚决的态度,有利于上下一致行动起来,并使社会各方面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较快实现结构调整。否则,如果各地三心二意,各方面只做权宜性的、应付性的对策,调结构将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注重扩大内需,突出供给管理。未来而言,面临外部需求的萎缩,扩大内需仍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但同时,要更加注重供给管理,特别是提高供给面的结构与效率。这就要求:

  第一,调结构应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投资结构是抓手,它会带动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调整。

  第二,推进价格和财税改革,提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激励机制。

  第三,打破垄断,增加有效供给。

  减弱政府性驱动,增强内生增长动力。鉴于政府性驱动存在的问题,未来中国增长要更多依赖内生性增长动力,即鼓励民间投资。为此,中央出台了“新三十六条”以及后来的实施细则,这对于促进民间投资非常关键。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细则真正落实到位。(《半月谈》2010年第22期,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张晓晶)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