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CPI数据与现实感受落差大 考验政府调控智慧

2010年11月26日 14: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明年开始将采用新的CPI权重。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权重将上升,食品类权重将下降。

  中国国内一场关于CPI数据究竟能否反映物价上涨真实水平的争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在社会上从未息止过。

  在许多人心中,官方公布的CPI数据与百姓现实中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压力有较大落差,不断出现的质疑对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智慧显然是一种考验。

  “物价跑得比火车都快,我对只有4.4%的CPI有些看不懂。”34岁的杭州人闻小松说,他每月3400元的工资,几乎全部花在不断涨价的生活必需品开销上。

  刚刚过去的10月份,官方公布4.4%的CPI数据尽管创下24个月以来的新高,可统计结果仿佛还无法让一些人满意,那就是真实物价上涨的幅度还可能要高于此。

  中国门户网站腾讯网最近的一项有20万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86%的投票者认为CPI数据和他们的消费感受不相符,物价涨幅远超CPI数据。

  中国社科院有研究人员利用自己的计算推测,在过去五年中,通过人为调整的方式,CPI大约被系统低估了7%。

  虽然官方统计部门很快对此反驳,但“CPI被低估”观点在民间依然很有市场,人们越来越关心CPI的数据构成如何能更客观地反映中国居民消费的现实状况。

  CPI是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近20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变,原来百姓花钱主要用于吃饭,住房不用消费。

  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认为,现在房价猛升,教育与医疗支出快速增加,理发等社会服务类价格也上升很快,其中不少没有及时、充分地反映到CPI中。

  “社会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百姓普遍感觉数据失真。”肖耿说,“CPI的统计方法、样本选取、权重设置都有待修正。”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CPI权重并非人为确定的,而是客观地根据对十几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结果确定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方人士证实了这个说法,统计部门每5年会调整一次“商品篮子”,同时,每年根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调查资料及相关资料调整一次权数。

  “问题是,统计部门并未向社会公布CPI各项构成的权数调整情况及调整依据,数据又与现实感觉差距过大,导致公众对CPI的准确性质疑不断。”这位人士说。

  很显然,对CPI数据的普遍猜疑,容易放大社会对通胀的恐慌,进而加大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分析人士认为,人们对CPI数据产生猜疑后,就推断出之所以要“调低”通胀率,就是防止通胀失控,这反而加剧了通胀上升的心理预期。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