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ETF集体遭大规模净赎回 风向标显示调整未结束

2010年11月30日 09:5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1月将创ETF净赎回历史新高 机构风向标显示调整仍未结束

  在11月的市场调整中,沪深股市15只ETF赎回量陡然放大,将创月度净赎回历史纪录。

  ETF集体遭遇大规模净赎回不一定是股市短期见顶的前兆,但ETF大额净赎回往往伴随着股市的持续调整。

  现象 单月净赎回或超90亿

  来自ETF的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市场继续弱势盘整,ETF整体出现大额净赎回的态势,据统计,沪市12只ETF净赎回总份额达20.348亿份。其中,作为股指期货套利主要工具的上证180ETF遭遇净赎回的规模最大,达13.56亿份,上证50ETF次之,净赎回规模达6.97亿份。

  事实上,本轮调整中,ETF持续遭遇净赎回,据估算,11月ETF将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月度净赎回。公开数据显示,11月8日至26日,15只ETF整体净赎回总份额达89.8亿份(分拆后的深证100ETF经折算还原)。而11月第一周沪市ETF净赎回规模也已近8亿份。

  具体来看,期间除上证社会责任ETF、小康产业ETF和中小板ETF外,其他12只上市交易的ETF均遭遇净赎回。

  原因 机构避险+套利平仓

  业内专家认为,ETF连续遭遇大额净赎回和股市行情、股指期货行情有很大的关系。

  有分析认为,ETF连续遭遇大额净赎回或是机构不看好近期市场的一种表现,机构通过赎回ETF的方式实现减仓的目的。以净赎回比例最高的上证50ETF、上证180ETF为例,根据基金半年报,两者的机构持有比例分别达48%和43%。

  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也显示,本轮大跌中,保险资金在大举赎回基金。据了解,11月12日市场大跌之后短短几个交易日,以保险三巨头为主的保险资金累计赎回基金超100亿元,赎回的基金品种主要为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

  此外,部分套利者采取赎回ETF并平仓股指期货的操作,也是ETF遭遇净赎回的原因。以11月12日为例,当日股指期货出现了比指数更大的跌幅,特别是11月合约还出现了折价,导致众多跨市场套利投资者获利了结,卖出或赎回ETF,同时平仓股指期货。

  影响:

  ETF大额净赎回

  屡成调整征兆

  ETF申赎情况一向被视为机构资金的风向标,那么,ETF集体遭遇大规模净赎回是否是股市见顶的前兆?根据公开数据,11月迄今最大一笔ETF单周净赎回为11月8日到12日,当周上证180ETF净赎回高达21.51亿份。

  而此前最大的一笔ETF单周净赎回为2005年8月15日到19日,当周上证50ETF净赎回达20.89亿份。但其时上证综指点位在1100多点,正值A股市场从998点绝地反攻的初期。

  因此,ETF集体遭遇大规模净赎回或非股市短期见顶的前兆,但ETF大额净赎回往往伴随着股市的持续调整。

  具体来看,在本轮调整之前,A股市场有两次持续调整,第一次为6月23日至7月2日,上证综指8个交易日累计跌幅高达7.9%。第二次为9月14日至9月21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近4%。而在这两次调整前几日,上证180ETF、上证50ETF分别出现大额净赎回(见上图)。

  险资10月新增投资再创新高

  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9月单月新增投资899亿元后,保险资金10月新增投资达到1011.46亿元,再创年内新高,这也是险资连续4个月增加单月投资金额。

  数据显示,近几月保险资金持续增加投资金额,且9、10两月单月新增额度相继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A股市场10月后迎来强势反弹,上证综指当月涨幅约12%左右。有消息称,险资前10个月投资收益率达3.97%,年化收益率达4.76%,而在8月底,这一数字还不到3%,保险资金显然在这一轮上涨行情中获益颇丰。

  据了解,险资自今年7月起开始做多A股,从数据变化来看,保险资金今年以来保持了明显的波段操作策略,且与大盘涨跌节奏较为吻合。

  资金开始温和回流境外中国股

  投资银行花旗发表报告称,截至上周三止,当周开始出现资金温和但广泛地流入所有区内基金的情况,主要聚焦于环球新兴市场基金。

  投资者看来已将通胀和加息的忧虑抛诸脑后,开始吸纳已积弱一段时间的中国股票。上周境外中国基金录得3.6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大部分投于H股/红筹类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  文/表 记者吴倩  记者纪晨璐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