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菜园子里话菜价:保供稳价措施成效明显

2010年12月05日 10:2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11月30日,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西范村农民范美花正在采摘辣椒。

  王美健摄

  编者按:灾害天气、成本上涨、CPI高企……众多因素交织,今年菜价形势复杂。最近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政策措施,成效明显。菜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科学调控,使菜篮子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保持合理水平,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全局。如何科学调控?应该听听忙碌在生产一线的农民怎么说。本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倾听菜农的心声。

  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大街村王本超——

  成本涨 菜价涨

  本报记者 刘成友

  “今年的菜价的确高,但种植成本也涨了不少。”11月30日,刚给大棚盖完草苫子的王本超直截了当。

  王本超过去在外搞运输,前几年回村带领乡亲们种芹菜,如今,大街芹菜远近有名。

  “且不说建大棚一次性投入就要七八万元,各种费用也一直在涨。草苫子从4元一米涨到6元,猪粪从70元一方(立方米)涨到100元;塑料布从每吨12000元涨到每吨14000元;人工费从去年的每人每天30元涨到了50元。”王本超掰着指头一项一项算下来,“每亩成本比去年增加 2000多元,菜价涨一些是自然的。”

  “还有,菜价高低,不能一概而论。俺村种植的无公害芹菜去年卖6元钱一斤,今年涨到了10元。别的村种的芹菜,每斤只能卖几毛钱。为什么?质量好能不卖高价?”

  即便如此,王本超还是认为,大部分钱让流通环节赚取了。大街村的芹菜从去年开始被山东雁领农牧业公司等批发商包销配送到济南、肥城等周边地区。“一箱30元的菜经过包装后能卖到100元。”王本超说。不过,他也理解这些经销公司的难处,汽油柴油价格、运费、超市赚取的差价等等,有的在涨,有的不肯降低利润,最后城里人买的菜,自然就成了高价菜。

  王本超认为,蔬菜不易保存,很难搞垄断或者炒作。价格涨跌,更多是市场供求关系和季节规律在起作用。一些时令菜刚上市时,还有逢节日供应紧张时,菜价就偏高。“俺村按季节不同的特点,采取暖棚、大棚、拱棚、地膜和常规等五种种植模式,分别在五个不同时段错季上市,芹菜价格最低的是夏天,一斤不到一元钱,最高是春节前后,10元钱一斤。”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头塘镇四联村吴绍祖——

  好行情唤回打工仔

  本报记者 冯 华

  “今年肯定比去年增收,每亩地估计能增收3000元左右。”吴绍祖告诉记者,他之前一直在深圳的工厂打工,每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这几年红果(红色小番茄)价格一直在涨,他就回家种菜了。“市场行情好,收入也水涨船高。”

  11月底,田阳县还像一个天然的大温室,成方连片的番茄基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菜农。在头塘镇四联村,记者遇到了准备去市场卖番茄的农民吴绍祖,摩托车后驮着两大筐个头均匀、色彩艳丽的小番茄。

  吴绍祖家有6亩田,收完水稻就种番茄。“我10月份收了1亩地的红果,亩产5000斤,每斤的价格在1.9—2元钱;最近又收了两亩红果,亩产七八千斤,价格在1.4—1.5元钱。总体来说价格比去年好上一块。”吴绍祖说,去年红果刚开始收的价格在1元左右,最高时达到了1.8元,最低时只有几毛钱,平均算下来收购价在1元左右。

  农产品价格虽然涨得还可以,但农资价格上涨给吴绍祖的增收打了不小的折扣。吴绍祖告诉记者:种一亩红果,种子价格350元,比去年贵了50元;化肥600元,比去年贵了50元;薄膜52元,比去年贵了5元;耕地抽水用的柴油每升涨了0.5元。“总的来看今年一亩红果的成本要2000元左右,比上年多花费了一两百元。当然,人工没算在内。”

  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张振林——

  大起大落最可怕

  本报记者 陈仁泽

  初冬时节,正值大棚蔬菜销售旺季,第六埠村温室大棚边,随处可见“菜贩”们忙碌的身影。“别看菜价比去年平均上涨了20%左右,其实我们的收益并没增加多少。”张振林言语中透着些许无奈。

  张振林家共有四亩大棚蔬菜,这是他和爱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原本指望菜价上涨能多增加些收入,可没成想生产资料价格也齐刷刷地上涨。”张振林告诉记者, “去年270元/车的鸡粪今年涨到了330元/车;19元/公斤的塑料薄膜涨到了21元/公斤;种子、秧苗的价格涨幅更是超过了30%;人工费去年还是60元/天,今年少于120元/天没人干。”

  生产资料大幅涨价,直接带动了蔬菜种植成本的上升。张振林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今年成本至少比去年增加2000多元。“这基本就把菜价上涨带来的收入增加给抵消了。”

  除了成本上涨,与“菜贩”博弈力量的不均衡也让涨价带来的大幅增收难以成为现实。“利润是菜贩子说了算,因为摘下的菜都想赶快卖出去。”张振林说,虽然城里的菜价节节攀升,大家也都知道菜贩子拿了大头利润,但由于不掌握定价权,菜农根本无法争取到涨价带来的更多收益,相反在菜价下跌或者出现卖难时,亏本倒成为了一种常态。

  最近,部分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回落,这让张振林感到忧心忡忡。“前段时间还卖2.8元的茼蒿,如今却只卖1.4元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跌了一半,真是想不通。”张振林说,虽然自己已是种菜的“老把式”,但现在很多时候种什么、能赚多少仍然只能听天由命。张振林告诉记者,在他的心里“种菜一时少赚点并不可怕,市场总是大起大落最可怕”。

  海口市龙华区苍东村外来菜农陈田香——

  集中上市,菜价太低

  本报记者 陈伟光

  仅仅一个多月前,身处暴雨泽国中的海南人还在为吃不上绿叶蔬菜发愁,从内陆运来的蔬菜价格高到几块钱一斤。而如今,海口农贸市场竟然出现蔬菜按把卖,白菜一把(大约一斤半左右)8毛的低价。

  海口市龙华区苍东村有一片面积100多亩的菜地,菜地周围挨个搭建了几十座临时居住的棚屋,每座棚屋旁边都有个化粪池,蚊蝇乱飞。从外地来的菜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拖家带口,经年累月地打理着屋前的菜地,租金每亩1500元/年。

  来自湖南永州的陈田香,与丈夫和两个儿女来这里已经3年了,租了2亩地,种了生菜、小芹菜、白菜、上海青、茼蒿、香菜等十来种时令蔬菜。“往年除了成本和生活开支之外,还能剩下1万多块钱,今年估计也就只能糊个口了。”陈田香介绍说,10月份暴雨来袭,地里的菜几乎片甲不留。洪水退后,大家一窝蜂抢种,现在又一窝蜂上市,造成供过于求,多数品种批发价很低,如上海青才3毛钱一斤,还不够成本。记者看到,一块上海青菜苗已经被她拔掉喂猪了。

  现在内陆省份已入冬,应是海南瓜菜大显身手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出现蔬菜“烂市”呢?陈田香说,苍东村并不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这里的菜主要供应海口本地市场。菜农自产自销,一切随行就市。往年,菜农各自根据市场行情决定种什么品种,卖一茬,再种一茬,自然周期,市场波动不大。“租约明年到期,也不知道租金会不会涨,如果照现在的行情,根本赚不到钱,只能另谋生路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