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通胀形势严峻 但仍在掌控范围内(2)

2010年12月16日 09: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9年入秋至今年初,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来自联合证券的测算报告显示,西南五省区2008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为15.8%,而受旱情况影响最严重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占全国比重为7.7%。受灾情影响,物价上涨预期上升,部分地区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3月底,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显示,在旱情最严重的云南省超过半数的地州市,大米价格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工资上涨是C P I上涨的另一大动因。早在1月底,就有多个省市传出“涨工资”的风声。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海南、陕西、甘肃、辽宁、河南等多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一部分省市的上调幅度超过了20%。

  此外,水、油、气等基础资源的涨价是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延续去年涨势,1月1日起,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就从1.80元/立方米上调至2.40元/立方米,特种用水等用水价格同时调整。随后在一季度,郑州、开封、南京、南昌、贵阳等多个城市水价纷纷宣布上调。仅江苏一省,就有11个市宣布调高水价。4月份在天津、贵阳,5月份在成都,8月份在邢台……2010年全年,水价上涨之声在各地此起彼伏。除水价外,天然气价格也出现上涨。自6月1日起,我国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立方米提高0.23元,提价幅度为24.9%。

  同时,成品油价格总体也保持了上涨态势。4月14日全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20元。此后,虽然在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了230元和220元,但在10月26日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又分别提高230元与220元。总体上,今年成品油价格仍出现了上涨。

  驾驭:艰难的博弈

  面对C PI高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遏制物价快速上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难题依然存在:既要遏制物价过快上涨,防范通胀;又要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过大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于今年C PI涨势较快的原因,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1月10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表示原因有四:货币发行过量、灾害天气等临时性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热钱炒作。

  其中,流动性泛滥是C PI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纷纷推出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在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扩张计划的同时,也加大了货币向市场的投放力度。虽然扩张性政策成功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成绩巨大,但也导致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量过大。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