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积极财政+稳健货币 “一松一紧”考量执政艺术

2010年12月16日 14:2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积极财政+稳健货币

  “一松一紧”组合拳考量执政艺术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如果说12月10日央行本年度的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传达出货币政策趋稳的信号,那么,12月12日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式贴上了松财政稳货币的标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资产价格泡沫比较大,经济增长并不乐观。中央政府想抑制资产增长的泡沫,又不想抑制经济增长,所以推出了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调控政策。

  松财政稳货币的政策组合在中国调控历史上并不多见。面对着互相矛盾、甚至互相消解的两种力量,只有在异中求同、在博弈中求平衡才能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针对稳增长和调结构,而稳健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抑通胀,两者分工非常明确。但在经济还没有过热的情况下,治理通胀的稳健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下行的压力,而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对需求有所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通胀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一松一稳的政策组合曾经在1998到2003年的宏观调控中得以成功的应用。虽然当时所面对的经济形势与现在不同,但总体而言,当年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松紧政策的内部化,在两大政策中寻找协调点。

  近日因提出滞涨说而备受关注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表示,“中国长期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2009年实施的财政政策导致政府赤字10500亿元,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也使新增贷款规模达9.6万亿元,这种凯恩斯式的财政投入和扩张显然不可持续。”

  但刘元春认为,目前财政政策还没有到回归正常化的时机,因为目前外部环境还不稳定,内生增长动力尤其是市场性的增长因素还没有步入相对扩张阶段,财政还需要保持适度的宽松。而调结构和社会改革仍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

  相对于回归正常化,刘元春主张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结构的调整,在财政支出中实现松紧相配。“从结构而言,在短期是调节需求的,从中期来看大量是调节供给的,对供给的调整在中期其力度会更大。”

  明年财政支出方面,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比如,加大中央财政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等。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增支和减税,几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部内容。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会和过去两年多有所不同。在增支、减税这两条路线的演绎上,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触动更多的深层次改革。

  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也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是信贷政策,一个狭义的货币政策。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继续保持宽松的信贷政策。

  14日召开的发改委工作会议也表示,要善始善终地完成好4万亿投资计划续建、收尾项目。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13日主持召开的党委会议中只是强调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并没有对明年的信贷规模提出目标。

  而苏剑认为,在狭义的稳健货币政策中又包括价格紧缩和数量紧缩两个大的调控工具,为了防止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央行应该倾向于采用数量型工具,因为只有加息,才会紧缩实体经济,扩张虚拟经济。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