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1宏调方向变奏背后:通胀趋势将如何演化

2010年12月27日 10:3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毫无疑问,通胀将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头号难题。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两大任务均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到保障农产品供给,但惟独本届会议将此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第二大任务。

  那么,2011年的通胀形势到底有多严峻?物价走势将呈现怎样的脉络?通过对2010年通胀演化脉络的回顾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我们试图描绘一幅2011年通胀动向图景。

  2010,通胀来“敲门”

  在 《每日经济新闻》“2010增长投资特刊”中,本报对2010年宏观走势的预测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在那一期的文章中,本报认为,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的隐患将是通货膨胀。果不其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如果对2010年做个回顾,通过梳理能够发现,政府部门的核心工作从“管理通胀预期”逐渐向“抑制通胀”平滑过渡。例证之一就是发改委重点工作之一的“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至今未有大动作。

  早在去年底,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今年进行资源性产品改革的必要性,在《一季度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综述中,发改委还曾提到改革或在二季度进行,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但随着管理通胀难度的加大,考虑到上述改革会对CPI带来一定增幅,在对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重新判断后,临近年底,各地天然气价格上调方案被紧急叫停,而本应在年底公布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新方案也被延后。

  出现上述“转变”源于农产品价格几乎全面上涨。进入5月,多年未出现价格波动的大蒜、绿豆突然价格大涨,成为“领涨”先头兵。“蒜你狠”、“豆你玩”横空出世。

  更多的新“三字经”在数月后不断被创造:“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糖高宗”、“煤超疯”、“苹什么”……

  尽管上半年CPI数据统计中,通胀走势未被明确,但“暗战”已经打响。多个产品价格出现系列增势直接导致10月CPI达4.4%、11月为5.1%,从“破4”到“破5”,不过是短短30天时间。

  为国内通胀“火上浇油”的是11月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启动,海量货币带来的流动性直指“输入型通胀”,导致新兴经济体物价节节走高。中国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进一步加剧,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纵观一年通胀发展,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一样的通胀,不一样的原因

  近30年来,我国共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期,周期分别是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

  距今最近的一次通胀发生在2007~2008年,通胀上行周期持续了19个月,CPI从2006年7月的低点1.0%攀升至2008年2月的8.7%,而本轮通胀上行周期则从2009年7月的-1.8%持续攀升至11月份的5.1%,已历时16个月。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对比2007~2008年通胀周期,本轮通胀在6大方面都与上次有相似之处:食品价格助推通胀、非食品价格跟涨、居住价格上涨、PMI购进价格上涨、PPI上涨、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本轮通胀伴随着更大的国内流动性,形势可能较为严峻。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今年的通胀与2007~2008年的通胀不同之处是,当时猪肉价格上涨比较多,这个背景是全世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在当时推动了整个跟能源有关的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在能源价格高涨的情况

  下,有很多国家增加了用粮食制造乙醇的力度,带动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以石化为原料的,包括化肥、运输等成本也大幅上升。

  而今年的情况是,尽管世界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但这次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而是气候,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气候原因。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