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日用品疯涨 CPI一年之内“破四破五”不费劲(2)

2010年12月28日 13:49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交管部门 “继续补贴驾驶员”的表态,让年内最后一次涨价在出租车行业潮声退去。但在工业范畴内,直接看油价 “脸色”的产业却大多不在补贴之列。上游疯狂施压,终端消化不良——如此病症令诸多企业有苦难言。

  塑料、橡胶制造业和化纤行业的 “采购经”翻过了艰难一页,以三大合成材料为原料的天然属性注定饱受油价 “欺凌”。与高油价“狭路相逢”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庞大的燃油消费量使之不堪重负。电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森工、医疗和汽车等耗油行业也无不“望油兴叹”。物流业更因其对运价成本的敏感,更成为 “重灾区”。

  尽管 “涨多跌少”、 “涨快跌慢”引发争议不断,与国际油价挂钩的模式却难免使国内油价应声而涨。转眼年末,悬念依旧。但目前调价机制中潜伏的可调可不调的“文字游戏”让囤油套利变成潜规则,新机制的跟进已是一道 “必选题”。无论明年是否转换机制,国际油价将突破每桶100美元的预期让油价再度上调必定成为 “主旋律”,今年通胀高企时仍连续两度意外涨价的决策更令这一预期板上钉钉。

  煤超疯

  身处中间玩心跳

  身兼油价下游和资源品双重身份,煤价今年同样大玩心跳。姑且不论发改委近日对明年重点合同煤下“限价令”的做法是否兼顾 “市场性”,今年合同煤累计10%以上的涨幅足以令下游企业唏嘘不已。

  “煤超疯”在第三季度终于推倒“第一块骨牌”。国家电监会数据称,今年前三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额5亿元至30亿元不等,四季度亏损面至少60%。今年 “煤电顶牛”的博弈高潮由此点燃,直接结果是电企 “请命”对 “煤电联动机制”的再度呼唤,但折腾了两个季度仍以官方沉默收场。

  老生常谈叫亏的电企在年终员工分红时挥出大手笔,却让人对利益格局中的 “弱势方”不再抱有普遍同情心。 “市场煤”成本核算框架的不合时宜与中间环节蚕食的利润浮现,又让舆论支持左右摇摆。但 “市场煤”、“计划电”闹归闹,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国电力改革 “棋至中盘”,中央的决心已不可逆转。

  正因为是 “电老大”,它的高亢呼声早已淹没其它行业的表情。早在10月中旬,炼焦煤市场价涨到1470元/吨,按业内常规比例,生产1吨焦炭的焦煤成本需要1960元,而焦炭市场平均价却只有 1750元/吨。“买煤卖焦炭”的经营模式下,每产一吨焦炭÷亏损315元的尴尬现状因为行业本身 “人微言轻”平添几分无奈。

  糖高宗

  倒下之后又站起

  自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大干旱便从西南地区开始肆虐,其中云南省遭受了60年一遇的旱灾,程度之重、范围之大均为历史罕见。这一场最终蔓延至全国十多个省区的大干旱也牵动市场的神经。首当其冲的就是广西、云南的制糖业,以至于强势上涨的食糖赢得了 “糖高宗”的戏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