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日用品疯涨 CPI一年之内“破四破五”不费劲(3)

2010年12月28日 13:49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广西、云南是我国的食糖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大干旱后甘蔗产量大跌,出糖率也有所减少,导致白糖价格从3000多元/吨一路攀升。尽管这一年来国家不断向市场投放储备糖,但食糖减产已成定局,糖价更是难以走出 “越抛越涨”的怪圈。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下半年大宗农产品的牛市中,糖价又会上演一波 “糖高宗”的行情。白糖价格在10月份突破6000元/吨,创下近20年来的新高,期货市场的糖价最高超过7500元/吨。一时间申城糖贵,各大超市中的白砂糖断货超过月余,重新上架后的价格也从之前的三四元一斤,涨到了4.9元。

  原料市场强势上行,让处于下端的食品行业也深受影响。今年中秋月饼普涨10%,巧克力和糖果用糖量高达40%到70%,售价频频上浮。用量颇大的喜糖就让新人负担加重,记者在网上一家专卖店内看到,产自意大利的某品牌巧克力几乎每隔十天二十天每粒就上涨0.1元。而在饮料行业,因为竞争激烈,不少品牌在不能明着涨价的同时,暗着减量, 500毫升的标准 “身材”硬生生地减成480毫升、 460毫升的苗条版,减量不减价成为应对成本上涨的又一招。

  11月中旬,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嗅到市场风向有所变化的糖市开始降温,几乎一夜之间就从7500元/吨以上的高位,回落到六字当头的时代,并在半个多月内稳定在7000元/吨上下。然后从近期开始,“糖高宗”似乎又有回来的趋势。由于新榨季产量依旧不明,市场仍存减产预期,使得近期糖价回到了7300元/吨的价位,逼近历史最高价。

  绵里针

  棉衣迈入千元时代

  2010年,似乎什么都能成为涨价的理由,不知从何冒出的“千年极寒”就让棉花价格上了天。以至于如今要在商场里买一件不打折的棉衣,没一千元拿不下来。

  今年9月份,棉花价格开始成为农产品涨价的“风向标”,国内棉花现货、期货、抛储价格大幅上涨。代表国内棉价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328级)9月27日达到22032元/吨,刷新10年来的最高纪录。期货市场上,郑棉继9月初突破18000元/吨后强势上扬。 60万吨国储棉从8月10日开始抛售,至9月25日,折328级棉花价格从 18318元/吨上涨至24556元/吨,累计涨幅达到34%。

  涨价远没有结束。 11月3日,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突破3万元大关。短短三个月,棉花价格连连刷新十年来最高纪录,最终完成了翻番的“壮举”。

  棉花价格上涨,布料价格上涨,鸭绒价格上涨……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连锁反应,衣着类产品的涨价不但快速而且涉及面极广,首当其冲的就是羽绒服。在新衣刚刚上市时,记者曾走访市场,动辄千元的价格不禁让握着钱包的手一紧。短款羽绒服998元起,长款羽绒服1288元起,某品牌服饰的标价牌更令人无语,其含绒量也从去年的90%下降到今年的70%到80%。

  成衣价格高歌猛进,让原本落寞的裁缝店热闹起来,要省钱又要时髦的年轻白领捧着时尚杂志走入店中。被物价上涨而逼出来的 “私人定制”,带着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玉米疯

  撑起涨价大旗

  与小宗农产品相比,粮食价格从年初的大米、玉米涨价开始,呈现出一个品种接一个品种的轮番上涨局面。

  2010年,夏粮减产0.3%,这看似微小的数字足以被市场放大。 5月份,冬小麦主产省即将进入夏粮大面积收获期,夏粮减产的预期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于粮价大幅上涨的担忧。今年新粮开秤后,小麦收购价突破两元,随后早稻开秤价超过1.9元,而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收购价已升至2.01元。近几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元到1.7元之间。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