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势力渐强定位不清 2010知名企业私斗现象泛滥(2)

2010年12月30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企业为何私斗“泛滥成灾”?原因一,各行各业大企业势力渐强,各自割据相争,“争雄称霸”属于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原因二,各个行业领军企业自我定位不清,不能够和业内大企业理顺协同关系,追求横向“铺摊子”的发展模式,业务太多交叉甚至重合;原因三,行业监管、业内协调无法跟上行业发展需要,企业纷争缺少有效的疏通渠道,也没有缓冲带。

  总结腾讯和360之争、蒙牛和伊利之争、京东和当当之争,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创业初期,各顾各地辛勤耕耘,盘子铺大了之后,就各地为王,想要称霸,当版图瓜分所剩无几,难免要相互抢夺,为同一块肥田下手。

  与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各个行业的规则发展迟缓,司法途径又慢又耗力,周期过长,求解于监管部门,一是常找不对路子,二是往往无果而终,这样的情况下,“私斗”往往成为企业之间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更糟糕的是无序的行业竞争渐成“中国特色”,崇尚“私斗”成为流行,没有人愿意花几倍的代价换来相关部门的扯皮,或者走进一个漫漫无终点的司法程序。只有到“私斗”局面失控,一只大手从天而降,“调停”然后“平息”,没有处理结果,没有公开声明,也许只好静待下次再斗。

  企业私斗泛滥的结果就是商业环境一片混乱,整个行业无法前行甚至倒退。解决的办法无非是为这个“丛林”立下足够明晰的规则,并且有称职且负责的监督者督行,那也许会促使企业不会只能用“私下暴力”冲破垄断,靠“打打杀杀”来解决恩怨。每一个行业也应该有监管者给恶性竞争敲响警钟,希望企业能够以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正确理解合理竞争。

  “自我膨胀”中缺少正确财富观的指导

  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史也必然是一部“胜者为王”的经典故事,从“小虾米吃泥巴”开始一直到“大鱼吃小鱼”,哪一个领军企业不从这湍急的商战中趟过?不过到最后,一个企业剩下的真正敌手总是自己,对手则是让自己变更强的外在助力。一个企业足够强大之后,它面对的最大威胁是内在的坍塌。维持企业内在的精神核心需要时时追问:我们是否总在尊重用户和消费者,尊重对手,尊重商业伦理?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中国企业走过艰难的起家阶段,遍地开花的小作坊成长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可喜的是它们攻城略地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在积极做强做大。只是,如今已经到了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期间“调结构”、“经济转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行业领军企业的着眼点不应该局限在业内抢地盘铺摊子,更应该在国际视野里,锤炼自己的内功,锻造支撑企业起航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创新科技。

  领先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们,是中国先富起来的群体,正在成为创造更多财富的社会中坚力量。可是,在转型期的中国,先富人群正在遭遇从头到脚的质疑,“你的财富从何而来?”“你获得财富的手段是什么?”“你是怎么使用到手的财富的?”在权力四处插手、财富划分等级、敛财失去约束的语境下,“我一定要比别人有钱”成为个人的信条,炫富、斗富随处可见。人们的生命质量已经扭曲为商品价格,快乐指数变态为对财富的痴迷。企业在这样的财富观带领下,只能在虚荣攀比、尔虞我诈中越走越远,自我膨胀中迷失了作为一项事业经营的秉性,剩下都是敛财的工具外壳。

  新环境之下,中国需要一批真正的企业家,更需要伟大的企业。经济转型核心是人的观念转变,只有产生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企业家,中国企业才可能真正立身世界市场潮头。

  当然,中国富人财富意识进步,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更有担当不是一两句利害劝言所能达到的,它需要自由市场、社会法治的健全,需要更多规制设计和改革,从而延伸到文化领域,最终改变人们的观念,市场与财富都需要正本清源。 汪东亚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