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统计局报告析近两年中国价格上涨的原因及走势(2)

2008年09月02日 16:15 来源:中国信息报

  (二)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因素。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看,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生猪(猪肉)、大豆、食用植物油、稻谷(特别是粳稻)、棉花等。

  生猪:2005年以来,受市场价格低迷、疫情疫病多发、饲料价格上涨和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逐年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猪养殖业遭到重创。仔猪存栏数、能繁母猪存栏数大量减少。2006年生猪年底存栏数比2005年减少了16.9%,2007年比上年虽有所回升,但仍比2005年减少12.6%。从猪肉产量情况看,2006年、2007年猪肉连续两年分别减产7.2%和7.8%。受此影响,2007年和2008年1-7月,猪肉价格分别上涨48.3%和47.4%,对当期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分别达到29.5%和18.0%。

  大豆、油料:大豆种植面积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减少3.0%和5.9%,油料种植面积2006年和2007年分别减少了18.0%和4.7%。大豆、油料连年减产。大豆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3年分别比上年减产6.1%、7.8%和15.6%;油料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减产14.2%和3.5%。

  油料供应的减少,直接导致食用植物油价格快速上涨。2007年和2008年1-7月,油脂类价格分别上涨26.7%和40.0%,对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分别为7.5%和7.0%。

  从主要基础原材料供求情况看,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原煤、铁矿石等。

  原油:近几年,我国原油产量增长持续低于消费增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产量分别增长3.1%、1.9%和1.0%,而消费量分别增长4.7%、7.2%和5.5%。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1995年仅19.7%,2000年则升到36.8%,而2004年以来均在40%以上。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仍受政策约束,但从历史数据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原油价格仍有较大的影响。初步测算,进口原油价格每上升1%,将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约0.3%。

  煤炭: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需求增长更快,导致新增产能不足,煤炭供应日趋紧张。2003-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年增速分别为18.4%、15.7%、10.7%、7.6%和6.9%,呈下降趋势。2007年8-12月,月均增速大幅回落至6.8%,导致了今年以来的“煤荒”局面,引起煤炭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

  铁矿石:2004-2007年,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仅约60%,加上近年来钢产量持续大幅增长,导致铁矿石进口量快速上升。2005-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分别增长32.3%、18.5%和17.4%。经测算,2005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每上升1%,将影响国内钢材价格上升0.3%。

  (三)成本持续上升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2000-2007年职工实际工资年均增长12.3%。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如建立健全最低工资制度、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及建立健全社保体系等,延续多年的“低工资、低保障、低福利”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相应地,企业用工成本也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成本逐步加大。2004-2007年,土地交易价格持续攀升,4年分别上涨10.1%、9.1%、5.8%和12.3%,累计涨幅达到42.6%。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价格分别上涨19.8%和43.2%。2008年1-6月,土地交易价格又上涨13.7%。

  基础原材料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从2007年7月开始上涨速度逐月加快,2008年7月份达到15.4%,为1995年6月以来涨幅最高的月份。2008年1-7月累计,所调查的九大类购进产品价格全线上涨。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涨幅较高,分别上涨30.1%和26.9%,建材类和农副产品类购进价格上涨11.4%和9.1%。

  工业品出厂价格2008年7月份达到10.0%,也为1995年12月以来涨幅最高的月份。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加快。2004-2007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31.0%。2008年1-6月同比涨幅进一步上升至20.7%,其中产品畜价格上涨65.8%,化肥价格上涨26.5%,饲料价格上涨17.3%,农用机油价格上涨9.2%。

  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投入的加大。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局部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环境执法监督也逐步加强。对企业而言,也将提高相应生产经营的成本。

  (四)结构调整的因素。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较快增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3-2007年,总人口累计净增36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净增9167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491万人。特别是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由过去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成了消费者,带动了粮食和猪肉等农产品的需求扩大。2003-2006年,平均每年有685万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年累计达274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以上。

  消费升级换代。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用油、肉类、奶类、蛋类及水产类的消费量不断上升。2007年与1995年相比,城市、农村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分别增加2.5千克和1.7千克,人均肉类消费量分别增加8.1千克和5.4千克。其中,猪肉分别增加1千克和3千克。水产品、禽蛋和奶类消费也快速增加。由于1单位肉禽蛋奶等的生产需要多单位粮食作为饲料,由此相应增加了对玉米、谷物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并拉动其价格上扬。特别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由温饱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居民用于住、行等方面的支出比重明显提高,小汽车百户拥有量大大提高。由于石油供应短缺,替代的生物燃料增长迅速,进一步加剧了主要农产品的供应紧张状况。

  工农产品的比价效应。与工业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不同,多年来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小,工、农产品价格“落差”日趋扩大。以2002年的价格为参照,2003-2006年,燃料动力价格、黑色金属材料价格、有色金属材料价格涨幅4年累计分别为51.6%、37.3%和88.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23.3%,其中氮肥价格累计上涨了25.5%,而同期农产品生产价格仅上涨21.2%。再以生猪和饲料价格为例,同样以2002年价格为基准,2003-2006年,生猪价格4年里仅上涨2.6%,而饲料价格4年上涨24.8%。由此可见,此轮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确实带有一定的恢复性和必然性。

  (五)流动性过剩的因素。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2001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增长,持续维持低利率水平,加上各种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导致全球货币供应宽裕。在国内,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多种因素推动了外汇储备量的大量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过剩局面的出现。

  货币供应量过多。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居于高位。2000-2007年M0、M1、M2年均分别增长10.7%、16.2%、16.4%,广义货币M2增长持续快于实体经济增长。除2004年和2007年外,广义货币M2增长率均高于GDP名义增长率,2000-2007年平均高出2.9个百分点。M2与GDP的比值不断上升,由2000年的1.357上升为2007年的1.619。

  银行体系资金过多。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日趋扩大。2007年末,银行存贷款差额高达12.8万亿元,比2000年的2.4万亿元扩大了4.3倍,表明银行可运用的资金规模相当大,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间市场。

  流动性的持续过剩,意味着相对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较少的商品与服务,必将推动物价的上涨。

  以上情况表明,近两年来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既有总量的因素,又有结构的因素;加之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控制价格上涨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此轮价格是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去年以来,不论是新兴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价格涨幅都在快速升高,许多国家如印度、泰国、韩国等出现接近或超过过去10年的通胀水平。全球平均通胀率由2007年1季度的2.5%,逐季上升至2008年2季度的4.7%。6月为5.5%,为13年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5国通胀率今年6月份达4.0%,为16年来最高水平。美国CPI涨幅从2007年4季度开始已经超过4%,且逐月上升。发展中国家涨势更加明显。由2007年1季度的5.7%上升至2008年2季度的9.0%。其中,俄罗斯由7.7%上升至14.7%,巴西从3.0%升至5.6%,越南从6.5%上升到24.5%。据IMF统计,目前有50多个国家的物价出现两位数的上涨。

  二是一些价格上涨的背后,反映的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深刻调整,是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基础薄弱的体现。如猪肉、油料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反映了生产供应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工农比价从“不协调”向“协调”调整的客观要求,具有补偿性上涨的特点。还有一些则反映的是国际、国内利益关系、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关系,劳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进一步调整要求。由于我国要素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改革的滞后,我国农产品、能源、基础材料的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基础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比价关系极其不合理,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环保成本、土地成本上扬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蓝玉贵】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