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价格虚高真假混杂 国产酒质量低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进口葡萄酒价格虚高真假混杂 国产酒质量低下(2)
2008年12月31日 14:09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业界应对:价格日渐“平民化”

  今年记者在糖酒会、国际名酒展览会等众多酒类专业展会上见到,目前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已经日渐“平民化”。在一个展会的展柜上,记者曾经见过叫价20元起的进口葡萄酒。据这个展柜的负责人介绍,原来该款酒至少要30~40元人民币才可以进口,但由于人民币升值,葡萄酒进口关税一下子降低50%,所以现在可以做到20元一瓶。

  据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表示,现在市场上300元以下的进口葡萄酒销量最大,而且价格也越来越实惠。

  对于真假混杂现象,一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建立进口葡萄酒在国内的公信力,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推行一些认证制度,将专卖店等销售终端纳入认证制度管理体系中。

  发展趋势

  整块蛋糕将越做越大

  尽管中外葡萄酒竞争加剧、双方竞争升级等“言论”经常见诸媒体,但是消费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美国星座葡萄酒国际公司中国地区经理夏仲邦看来,与其说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的交锋更加激烈,不如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红酒消费逐步走向成熟,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都必须各取所长,共同做大市场。

  2007年全国啤酒整体产销约3900万吨、白酒400万吨、黄酒则为250万吨。按照这样一个数据,以2007年国内葡萄酒66.5万吨的产量来说,目前葡萄在全国饮料酒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

  “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个很新的市场,可以看到世界葡萄酒产区都很重视亚洲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国内葡萄酒市场依然属于起步阶段,这与10年前啤酒行业的情况相似。看看今天啤酒行业的发展,我们觉得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葡萄酒行业是一个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都吃不完这块蛋糕。如果双方齐心协力推广好葡萄酒的文化,葡萄酒行业所释放出来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

  各取所长共谋发展

  进口葡萄酒善于做文化、国产葡萄酒精于做渠道,这是多年来行业对中国葡萄酒中洋两股的印象。不过今年这种局面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前,信息时报记者参观了走在国内高端酒生产和推广前列的中粮君顶酒庄,在其名曰“美酒荟”的葡萄酒专卖店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出了君顶自身的产品外,还可见到众多世界知名酒装的名酒。而未来几年,君顶谋划在全国开设80家这样的专卖店。

  一年之前,二线品牌华夏五千年引入国际流行的MWP红酒终端理念,采用微型红酒终端模式,以大众消费者为目标受众,展开两大分支的连锁终端业态。其一为高端分支,即“名品世家国际酒廊”,着力搭建国外各类著名产区葡萄酒的交流品鉴平台;另一支为基础分支,即“名品世家·华夏五千年葡萄酒专卖店”。

  而早在两年前,张裕宣布建立先锋国际酒业代理洋品牌,主动“引狼入室”。当时张裕表示,未来先锋酒业最多代理10 个品牌品种,与自身酒种形成互补,实现先锋酒业的经销商与公司自有经销商两网合一。

  对此,有葡萄酒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个思路是值得鼓励的,其胸襟值得敬佩。这些品牌是想充分发挥它们的渠道优势,充分整合自己的资源。

  而对于进口葡萄酒来说,专卖店依然是他们的大本营,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像骏德、富隆这样一些已经走在前面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已经在学习国产葡萄酒在渠道的优势,将其专柜摆到了一些大型超市。

  显然,进口葡萄酒有文化、质量方面的优势、国产葡萄酒擅长渠道的经营,当双方在市场竞争中相遇,我们更看好的是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做大市场的局面。

  进口葡萄酒不是“狼”

  随着越来越多进口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对国内葡萄酒市场造成的冲击使业内一度出现“狼来了”的威胁论,多少表示出国产葡萄酒对进口酒的“恐惧”。

  然而,从葡萄酒的生命力来看,其生命力在于其多样化,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品牌的进口葡萄酒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极大丰富了中国葡萄酒市场;从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来看,谁在市场中做的好、谁能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葡萄酒谁就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葡萄酒,进口酒的进入无疑让消费者的选择显得五彩缤纷。

  因此,进口葡萄酒不是“一匹来势汹汹的狼”,而是中国葡萄酒业可以借鉴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个对照物。当我们慨叹进口葡萄酒大局进入中国严重威胁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的时候,或者我们要做的是从自身寻找原因,时刻树立危机感,思考着如何提升葡萄酒市场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避免已经打开的市场成为进口葡萄酒的“口中肥肉”。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嫦)

[上一页] [1] [2]

【编辑:蓝玉贵
登陆/注册          匿名评论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