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巨头难逃破产宿命 底特律近乎沦为空城(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美国汽车巨头难逃破产宿命 底特律近乎沦为空城(2)
2009年04月02日 08:54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疑问,美国经济糟糕到了如此境地,以至于政府部门要插手私营经济,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霍德明:

  我倒不会做这样一个很广泛的解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刚刚其实也谈到过有关实体经济跟金融经济的差异,实体经济里面是消费部门出了问题,汽车其实会直接受到消费部门的影响,而且有关金融跟实体的比较,金融的规模要大多了,金融一救就是7000亿,像汽车业也不过170亿而已。所以我觉得美国政府对于通用汽车以及克莱斯勒,纯粹就是选了这两个所谓汽车业里面过去二十多年来已经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作为一个下手开刀的对象,应该不是说对整个实体经济面有任何巨大的改变。

  主持人:

  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私营企业的CEO和董事长的人选的去留问题,由美国总统和政府来直接进行干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我们不妨连线一下正在美国进行采访的白岩松。

  白岩松,你好。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

  董倩,你好。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了瓦格纳的去留问题,对于瓦格纳的这次辞职,美国当地有什么样的评价?

  白岩松:

  其实我们的飞机刚在纽约机场降落,就在我们等着出关的时候,所有的屏幕上都在上演着,就是奥巴马针对通用所做出的决定,针对汽车业所做出的决定。在昨天的时候,几乎美国大多数的报纸头版、最重要的关注都是来自对汽车业的干预。相对来说,像马上就要在伦敦举行的G20都让位了,而且显得好像重视都并不很够,因为对汽车业的干预显然在美国,透过媒体你也能够看到,对所有的公众来说,这都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事件。

  主持人:

  本来通用和克莱斯勒向政府提交整改方案的截止日期应该是3月31日,但是实际上3月30日政府就给出信说否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时间上的微调?

  白岩松:

  其实在《纽约时报》的评论上你看到这样两句话:第一,是透过这样一种举动,你能够看出来美国政府已经明确地表达了态度,我将自己亲自来决定汽车行业的前途和命运;第二,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措施,来明确发出一个信号,人们必须感受到经济条件现在已经恶化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所以你看这两者,政府要自己来决定汽车业命运了,另外大家不能太过乐观或者是谨慎的乐观,现在经济恶化的确到了一个很重的地步,所以差一天提前的时候,当大家还在等待着31号的决断的时候,他把这个行动提前了。虽然有两个事情是通过新闻或者是实际的感受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大家看到的是瓦格纳的辞职,但是美国几乎所有的媒体,相关人士的分析都看得懂,这其实是迫于政府的压力,瓦格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被罢免的,这对于美国长期以来行政管理方式来说,这是很罕见的方式,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加了引号,你撤掉了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总,这毕竟不是在其他的地方,所以这是很出乎预料的一个举动。第二,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对汽车业已经实行了国有化,因为你起码在技术上来看,剩下这60天技术上来看说根本不是这样,但是有这种迹象,否则也不会由美国很多媒体都在说,1952年的时候杜鲁门总统曾经决定要把当时钢铁业化为国有,自己来管理,但是这个决定刚刚推出来就被美国最高法院否决了,政府没有权力做出这样接管的决定。但是50多年过去了,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使奥巴马针对瓦格纳、针对整个汽车行业所做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好像大家还是得不得不接受。

  主持人:

  对于通用也好、克莱斯勒也好,这两家巨头未来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当地媒体是怎么分析,你又怎么分析?

  白岩松:

  其实可能我们在谈论面对这条新闻的时候,还是觉得又给了60天的时间,而且美国政府对汽车业的扶持的资金还继续给,一直要给到6月份,但是美国的很多银行包括专家分析,其实都已经明确提出一个字眼,就是破产。因为在奥巴马的决定当中有这样的话,消费者放心,这两家汽车企业将来假如出现情况、出现问题的话,保修政府来承担。花旗银行马上说了,我们觉得刚宣布的时间表其实是用在未来一两个用时间里面,为破产申请所做的一种事情,奥巴马政府已经为破产在做准备,否则他们不会说我怎么会对保修服务承担担保呢?因为只有在破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美国银行也分析,通用汽车能够说服自己股东还有所有的债权持有者非常困难,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所有的情况都指向《破产法》,所以大部分的分析包括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等,他们的评论都是把这个决定,更不看好60天能给出一个多么完美的答案,使大家山穷水尽无疑路了,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多的他们认为这可能会走向破产,当然这可能是一种悲观的情绪。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