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辞职原因探析:是金融海啸更是个人性格?(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荣智健辞职原因探析:是金融海啸更是个人性格?(2)
2009年04月13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警方介入调查“红顶商人”黯淡逊位

  针对中信泰富的“澳元门”事件,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开始正式介入调查。香港证券交易所22日也表示,暂时收到约10宗有关中信泰富投诉,该所会跟进有关投诉。

  为了配合监管机构的调查,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暂时离任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委员及提名委员会当然委员,以及港交所董事等多个职位,以避免任何或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为了应对困局,中信泰富在10月21日深夜紧急宣布拟出售子公司大昌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以获取部分资金。在自救的同时,荣智健没有忘记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在紧急处理完一些燃眉之急后,荣智健迅即飞往北京,向中信集团求援。关键时刻,中信集团再次伸手,决定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用于重组外汇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也随即终止出售大昌行。在获得中信集团的援手之后,中信泰富终于缓过来一口气。

  在中信泰富积极解困的同时,证监部门对中信泰富的调查也在不断深入。2009年1月2日公布公告称,17位董事正接受证监部门调查,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不过,被认为是事件中的三位关键人物,包括荣智健爱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因事件遭解雇的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前财务总监周志贤,均不在调查名单内。

  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业绩。年报显示,2008年,中信泰富税后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26亿港元,其中,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及市场公允值的税后亏损为146亿港元。如果剔除该项亏损,则去年可以取得税后溢利19亿港元。

  “这是中信泰富成立19年来第一次亏损。”当满头银发的荣智健沉重地说道出这个事实时,据说当时整个发布会现场顿时陷入了沉静。荣智健强调:“我还没有想过退休。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或者是否辞职,那还是由董事局来决定吧。”对于2009年,荣智健表示,仍有信心在2009年扭亏为盈,但盈利幅度难以预测。

  凭借荣智健“红顶商人”的背景,加上中信集团的鼎立支持,业界普遍认为,中信泰富“澳元门”事件,到此应该会打上个句号。荣智健在年报发布会上的表态,似乎也在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

  然而,4月3日,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于当天根据一项搜查令对中信泰富总部———中信大厦进行突击调查,调查公司是否有董事作出虚假陈述,以及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使得事件陡然升级。

  600万港元起家借不断的资本运作成为首富

  荣智健是荣毅仁唯一的儿子,凭借荣氏家族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荣智健可谓衔玉而生。

  上世纪50年代末,当全中国还处于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候,刚刚16岁的荣智健却表现出一个世家子弟的“风范”。此后荣智健上大学,然后是8年的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设备等等基层工作,1972年返回北京。

  荣智健真正开始自己的商海生涯,始于1978年。是年6月,荣智健辞别父母,只身来到香港,加盟其堂兄弟荣智鑫、荣智谦于1963年创办的爱卡电子。凭借父亲解放前在香港一家企业投资的股息收入600万港元,荣智健在香港起家。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截至1984年,荣智健的财富已增至4亿多港元。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荣智健“红色资本家”的传奇。

  刚刚上任,锋芒毕露的荣智健就上演了一出好戏: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国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资公司,也是国际性航空公司。为了收购国泰航空,荣智健对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研。在将调研结果汇报给北京总部后,中信集团不到5天就批准了该项投资,国家有关部门还特批了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经此一役,荣智健声名鹊起。

  1990年,香港中信购入港龙航空公司46.3%的股权,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邀请太古、国泰两家公司参股,两个月后,港龙实现了转亏为盈。在收购港龙航空的同一年,中信香港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项投资,以10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香港市值最高的公司———香港电讯20%的股份。

  1989年底,中信香港以3亿多港元的代价收购当时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49%的股权,此后,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中信香港成功收购泰富发展后,于1991年将其更名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遂成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

  1992年,中信泰富开始其第二轮资本运作。上世纪90年代初,恒昌行的大股东有意出售该公司。荣智健看中了恒昌拥有的高档轿车代理权等资产的潜在价值,便和李嘉诚说服恒昌的股东,将其股份卖给了中信、李嘉诚和荣智健等。然后,中信泰富在1992年初以远高于其净资产的价格增发股票给公众,用于收购恒昌控制性股权。在恒昌的交易中,据说荣智健个人赚了8000多万港元。1992年中信泰富向公众增发新股时,他就用这笔钱,以和广大投资人一样的价格,认购了3000万股中信泰富股票。

  1996年12月,中信香港向中信管理层以每股33港元的价格转让3.3亿股股票(当时市场价格40多元)。荣智健以和广大管理层一样的价格,又买了2.9亿股股票。成为中信泰富的第二大股东。自此,中信泰富公司荣智健的个人色彩越来越浓厚。而中信泰富也成为港股市场上的“紫筹公司”:中信泰富连年业绩优良,被视为蓝筹股;而同时由于荣智健背靠中信集团,又被看做红筹公司。红色配上蓝色,自然就是紫色。

  90年代中前期,中国经济形成新一轮开放潮,而香港则处于“回归”前夕。香港富豪到中国内地投资,需要有人牵线搭桥。当年的荣智健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自然会成为香港富豪和高官们通往内地的重要“桥梁”。当时香港最富有的商人,包括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等乐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投资银行界叱咤风云的梁伯韬更成为其顾问。进入21世纪,中信泰富更多地活跃在了内地的资产买卖市场,比如出售上海一系列的基建项目,收购中信资本50%的权益,增持江阴特钢的股权。

  在积极扩张的同时,荣智健还先后将其长子荣明杰和女儿荣明方安排进中信泰富,成为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