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辞职原因探析:是金融海啸更是个人性格?(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荣智健辞职原因探析:是金融海啸更是个人性格?(3)
2009年04月13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孤独的舞者荣智健告别心态复杂

  荣智健和中信泰富在香港的发展顺风顺水,多次的大胆收购从来没有失手过。不过,不知道这样的顺利,到底是荣智健自己的商业天赋使然,还是得益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相信这样的困惑,也是困扰荣智健的一大难题。

  荣智健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荣智健想摆脱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的关系,想证明自己单飞的能力;一方面,在中信泰富遇到危机的时候,荣智健第一时间想到的又是中信集团,希望中信集团能搭救中信泰富一把。而中信集团也不负“荣”望,在中信泰富遭遇的两次危机之中,都扮演了施救者的角色。

  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1996年,荣智健只身飞赴北京,在北京长安街的中信大厦与王军单独会谈,想通过管理层持股,与中信集团分家。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是已故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当年辅助荣毅仁创办中信集团,在中信集团拥有很高的威望。在所有人眼中,王军与他父亲一样,刚毅不屈,据说当时中信集团内部高层没有人相信王军会同意荣智健的请求。但结果却是以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获得了25%的股权,而荣氏也一跃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据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荣智健动用了很多高管关系。

  荣智健在谈到与中信集团的关系时,心态颇为复杂。在一次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时,荣智健表示,“中信香港我经营到了今天,你要问我,我也可以讲,我问心无愧。那时候中信香港集团成立以后,总公司调拨给我们3000万美金的开办费,我看到今天为止,这3000万美金我早就还了,我还交给了总公司110亿港币现金,还有现在中信泰富30%的股份,按照净资产来讲,我看也值200亿了。所以我想这个我是问心无愧的,但是我并不满足现在,我希望能够再多做一点事。”

  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家,荣智健一方面多次强调,自己要牢记“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祖训。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逝世,在北京办理丧事期间,荣智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就表示,“我做事应当是办实业,这是我们荣家的一个规矩、一种传统。”另一方面,荣智健又不断冒险投机,中信泰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兼并史,一部以小博大史。这种矛盾,贯串了荣智健商业史的始终。最终,荣智健跌倒在“澳元门”的巨赌之中。(记者 田志明)

  观察

  荣智健逊位

  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也是必然。”对于荣智健以非常意外的原因挥别自己一手创办的中信泰富,一位曾在中信泰富核心部门任职的人士表示:“荣智健和李嘉诚最大的不同是,李是实业家,而荣更像是一个资本家,栽在资本市场上是偶然也是必然,有其性格的因素。”

  回顾荣智健人生的起伏和中信泰富的历史,不难发现荣智健的过人之处并非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而是其高超的财技。很多港人评价荣智健为人谦和、人脉很好,身上看不到富豪二代惯有的骄奢之气。但身边人能够体察,面相温和的“荣老板”,在资本之海中却如鲨鱼般凶猛。

  荣智健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资本运营。从入股爱卡电子到创办提供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服务的加州自动设计公司,通过股权增值和企业上市,他也从1978年的百万身家迅速飙升到了1984年的4亿元身家。6年的时间,财富增值百倍,资本的魔力无法抵挡。

  当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显赫的家世和人格魅力带来的丰厚人脉、“红筹”和“窗口”所带来的特殊平台、骨子里对资本运营的偏爱,各种因素开始在荣智健的骨子里一起发酵,一场在资本市场的搏杀大幕无法阻挡地掀开:23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以5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46.3%的股权并将其纳入港龙、并购泰富发展和恒昌、买壳上市、说服大股东做MBO……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活动和资本运营中,中信泰富和荣智健齐齐达到了顶峰。

  这中间不能否认荣智健个人的才能,但成功财技的背后却离不开中信这棵大树。在对中信泰富实施管理层收购后的第二年,荣智健就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中信集团也出手以10亿计的港元帮助中信泰富渡过难关。荣智健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是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对于荣智健,王军曾评价称:“他在生意上的眼光很好,所以他的建议我很少会不同意的。”随着王军的退休,历史渊源形成的特殊情感渐渐淡去,荣智健和中信集团也变为纯粹的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

  30年弹指一挥间。如果没有当初的大胆冒险,或许就没有荣智健的第一笔财富累积。但也正是因为大胆豪赌澳元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失败,才使得荣智健陷入资本的漩涡,从而从中信泰富“逊位”。可是成功了呢,或许荣智健和他的荣氏家族会将中信泰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正在接受香港警方调查的荣智健,若能平安无事,又将以怎样的手段续写荣氏商业神话?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一次要凭借的不是余荫和大树,而是自己。(贾肖明)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