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十大产业第一方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十大产业第一方阵
2009年04月22日 13:47 来源:央视《经济热点面对面》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你看在这个规划当中,我们还有一部分的经费是来鼓励这样的一种创新的,那你对这部分的经费,比如说在数量上、在使用上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期望?

  姜怀胜:

  那当然是的,第一,这个经费的数额足以使这个用户能打动,能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再一个就是这个机床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比较大的风险,损失比较大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可以有这种保险公司,能为首台套批进行保险,如果确实是这首台套批机床有质量问题,给用户造成了损失的话,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费用,这样的话就打消了用户在使用国产装备的情况下的顾虑。

  杨拴昌:

  推广首台套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的难度,所以这次振兴规划里面强调了一个依托工程,这个依托工程就是通过它来使用,通过它的建设来使用我们国产装备,这是这么多年装备制造业里边推行重大装备自主化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都是从依托工程这个角度来推广我们的装备,要求就是使用我们的装备。当然这个也有一定的比例,比如说要达到70%。上海包括沈阳它在这方面的力度也非常大,它的要求首台套装备也是10%进行补贴,对于这个研发单位它也有鼓励,它对于单位也有鼓励,沈阳市一些企业研发出来,如果经过国家组织,像屈会长、蔡院长这些专家鉴定过的这种装备,认定它是国内首台套,那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就给予它研制进行一定奖励。所以通过这样,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这个国产装备推向市场。

  徐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刚刚大家都在说鼓励国产化,但是有一个现在国际上大家都在呼吁不要搞那种本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那么我想问的是,这种怎么能够处理好,就是我们大力发展自己国家国产化设备的同时,然后让我们中国不要限于被外界诟病说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陷井里边?

  蔡惟慈:

  实际上在世界上面其他的国家来看,对于他们的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命脉的产品都是非常关注和保护的。现在发达国家的高档数控系统对我们国家,在我们数控机床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强了控制,不像过去那样的愿意向我们出口了,这说明什么问题,每个国家在事关经济命脉的这些领域里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导向,是正常的,和贸易保护主义完全不相关。

  具体措施: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推进自主创新;建立使用首台套设备的重点补偿机制。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难。

  主持人:

  为了要让大家更多一份信心,我们接下来要请我们的会长在现场再来描述一下未来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发展前景,尤其是在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在三年之内用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到什么?

  蔡惟慈:

  第一个,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会实现平稳较快的增长,这个平稳较快我想它的增长速度一定会高于国民经济GDP的增长速度,同时也会高于我们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个,我们的国内,就是国产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在三年内会有一个进一步的提高,那么规划里面提出来,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应该达到70%左右,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面我们的份额要有一个提升,因为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第三个,我们的重大技术装备在自主创新上面要有很多突破。

  第四个,在基础件、基础配套产品上面的水平要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第五个,我们企业的组织机构大的企业集团要在资源优化重组这样一个机遇抓住之后,能够提升它的竞争力。

  最后一个,我想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式要有一个很好的一个转变。

  这样的话,我想在这么六个方面,三年之内,我想我们会给我们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持人:

  好,谢谢会长在这里给我们描述了三年之后我们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发展前景,很多人都说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就像是一声发令枪,在这声枪响之后,我们的十大产业都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新一轮的奔跑和冲刺,我们也很想知道,在三年之后,你们可以来预测一下,在十大产业当中,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将会跑在第几位?

  向文波:

  我们应该跑第一位,因为我们不跑第一位,别人也跑不了第一位。

  主持人:

  你们是基础,也是保障,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

  会长,您来预测一下。

  蔡惟慈:

  我留一点余地,我们肯定在第一方阵。

  主持人:

  谢谢你们两位的预测,我想我们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冲刺和奔跑提供了速度,也提供了耐力,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遇之下,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最好的信心的陪伴之下,相信我们会有新的突破,我们会有最好的一个成绩。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