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频遭"血洗"成负翁 维权路坎坷投资获赔渺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富翁频遭"血洗"成负翁 维权路坎坷投资获赔渺茫
2009年08月14日 10:26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为了应对目前频发的“富翁遭洗劫”案,银监会8月5日发文收紧金融衍生品交易,“坚决反对没有限度的高杠杆的衍生品交易,反对没有限度的产品过分复杂化、没有透明度的衍生产品交易。对于已遭“血洗”、并在维权路上拼搏了一年多的金亮等人来说,银监会的文件来得有点儿晚,但好在他们的维权已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步入了正轨。

  此前,迟迟不愿正面回应内地遭血洗富翁申诉的香港金管局向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鉴林表示,尽可能在3个月内看完所有投诉个案,以确定有无表面证据支持进一步立案调查,若投诉成立,不排除会进行内部调查。

  内地富翁惨遭“血洗”,骗局如出一辙

  金亮,此前的身份是网络公司老总,不过目前其主要身份是“香港银行受害者联盟”总联络人、Accumulator产品受害者联盟的维权网站“打折股票网”(www.dzgp.net)网站创办人。与本报此前报道的赖建平律师一样,他也是KODA(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国内翻译为累计期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通常合约的期限为一年。)产品受害者,亏损额约为一千万。

  2000年及2001年,金亮将自己打拼多年积累下来的190多万美元存入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香港分行。2007年10月,金亮有意投资港股,遂请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推荐几只股票。客户经理汤太太通过邮件向其介绍了一些股票和基金,随后又致电金先生,向他介绍一种“打折股票”。没想到,正是这短短10分钟的电话,竟不仅让金亮的千万财富一年后化为乌有,还倒欠银行23万港币。

  在那通电话中,汤太太向金亮介绍了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购入价格比市场价低20%,建议金亮可购买1000股试试,同时强调“还有几分钟就关盘”。金亮当时认为,这只是一笔很小的投资,而其汇丰私人银行账户中的可用现金总共也只有3万多港元,即使损失了也亏不了多少,于是就当场答应了。此时,金亮的账户上存有港币24838元,美元987元以及其他价值约163万美元的票据、股票投资。

  三个月后的2008年1月22日,汤太太的电话让金亮大吃一惊。对方称他账户中的现金不够交割“2600(中国铝业)买股计划”。甚至卖出账户中所有其他资产,也不够支付合约总金额,要求他马上存钱。这个电话将金亮彻底搞晕。

  经过多方了解,金亮才知道自己在汤太太电话建议之下买的这种产品根本不是什么股票,而是金融衍生产品FA(Forward Accumulator,即累算远期交易),该产品的风险级别为所有投资产品中最高的,真实运作是这样的:假定金亮当初买入时中国铝业的价格是100元,金亮可以以79.6元的价格买入。当中国铝业价格涨到103元时,合约自动解除;不管该股票的价格涨到多高,金亮还有权利在未来的4个星期内,每个交易日以79.6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但当中国铝业的股票跌到79.6元以下时,金亮仍要每天以79.6元每股的价格买入2000股,持续买入1年时间。

  这实际上是一种保证金交易,但金亮显然没有得到相应说明,“银行就自作主张把我账户中的所有已投资的千万资产拿去抵押,这是抢钱!”金亮说。得知这种产品的高风险之后,金亮向银行要求取消合约并赔偿损失,但是对方称合约无法取消,并告诉他原来的客户经理汤太太已于2008年4月调离。

  按照相关规定,电话中的口头授权是有法律效力的,当时理财顾问和金先生的电话录音则成为双方的唯一契约凭据。金亮遂索要该录音,但是直到合约结束一个月后的2008年11月3日,银行才告知金亮找到该录音,但金亮必须亲自到香港汇丰私人银行办公室才能听到。

  一天之后,汇丰私人银行对金亮的账户强行斩仓。待金亮到了香港艰难取到录音时,他账户中的财富已亏损殆尽,还倒欠了银行23万港元。

  超600亿港元KODA产品进入内地

  实际上,从晨报记者先后了解的多名投资者的陈述看,这些外资银行使出的销售手段极其相似,多是简单地通过一个电话,在投资者尚不清楚产品运作及其风险的情况下,就给投资者买入产品。事后半年左右,该“客户经理”或者“理财顾问”肯定会离职,然后银行往往以电话录音作为契约证据,为自己洗脱责任。

  “毫无疑问,香港不少银行遭遇信誉危机是肯定的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媒体的担心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不少银行或者至少是银行职员,肯定是在研究了两地法律漏洞之后,有意识地这么做。

  据金管局数据披露,截至2008年2月,香港市面上销售的Accumulator达1324亿港元。有投行报告指出,2007年本港销售的千亿Accumulator中过半卖给内地投资者。而意图如此明显的违规操作,香港金管局在事后只能表示,“香港并无法律禁止本港银行‘北上’揽客,有关行为是否违法仍需视当地法律。”

  而“当地法律”同样存在漏洞:虽然内地法律规定禁止外资银行在内地销售未经许可的金融产品,而KODA也并未获银监会批准,然而,销售银行早就有应对措施,销售人员往往会建议客户在海外注册空壳公司进行投资或利用在港的生意往来资金投资,以及邀请客户来港开私人银行户口。这样一来,销售银行、投资资金以及产品审批都在境外,投资者不受内地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救助途径少之又少,而银行则可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蒙混过关。

  据金亮估计,内地实际遭遇亏损的超过3000人,分别在星展、汇丰、花旗、恒生及荷兰银行等被“误导”开设私人银行户口投资KODA,损失金额数百万到上亿元不等,大多数人碍于面子、不愿与银行“闹僵”或者是等待时机而没有站出来投诉。实际上,如果按照金管局的数字,意味着超过600亿港元KODA进入了内地,按照人均两千万的受损额度,实际损失人数正好在3000人左右。如此众多的富翁群体,在维权的问题上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