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金专户巨头曝光“一对多”投资路径(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三大基金专户巨头曝光“一对多”投资路径(2)
2009年09月21日 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其次,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正逐步摆脱危机的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有所反弹,工业订单持续上升,消费者信心有所恢复。我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可望逐步好转,从而带动外向型企业实现开工恢复和利润增长,进而有效地提高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活力。再次,剔除价格因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已经达到03年以来的高点,政府出台的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措施,对于拉动消费的效果是显著的。

  寻找业绩确定性个股

  基金周刊:在市场上下震荡的情况下,您认为对于专户投资而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现阶段看好哪些板块和品种?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明朗,下一阶段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看好哪些板块或品种?

  袁建军:建仓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当投资中长期具有持续增长的优质成长股时,例如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泛消费类个股以及与内需相关的投资品,会采取稳步推进的增仓策略。第二,当投资大类资产时,考虑到波动性较大的因素,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大跌大买,小跌小买,不跌不买。

  在仓位控制上,不会太激进,这与对市场的判断有关,我们认为未来市场主要还是箱体震荡,所以会采取逐步加大仓位的策略,选择估值和风险比较匹配的品种。此外,专户本身需要“安全垫”的配合,在收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加大风险暴露。由于对市场的中期比较看好,因此当市场下一阶段由短期震荡转为中期向上的时候,我们会及时加大建仓力度,在策略上会有所调整,这还是需要对宏观指标和流动性的恢复程度做综合的判断之后,才会进行策略上的一些调整。

  杨俊:专户的规模不大,操作上较公募基金相对灵活一些。在市场震荡比较大的情况下,操作会相对更灵活一些。如果对市场看得比较淡,仓位就会降得很低,甚至就没有权益类资产;如果对市场看得比较好,仓位就会加的比较高,而不会像公募基金考虑同业的仓位。

  投资股票时,一般会关注两点,首先从宏观而言,应该选择受益经济复苏比较大的行业;另一方面就是选择估值上具备优势的,即基本上还没有完全反映经济的复苏预期的个股。

  宏观经济在复苏,基本上所有行业都是受益的,但一些股票已经充分反应了这种预期,甚至过多地反映了预期,在估值上就不再不具备优势。比如像新能源,它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未来两年,新能源企业还做不到市场预期的业绩。像金融、地产、钢铁、包括煤炭,这些行业可能还具备一定上升的空间。

  短期就会按照上述思路建仓,投资一些估值上有优势,未来盈利不断增长的股票,如果未来某个股票的估值优势不存在了,也会做一定的减持。

  何肖颉:市场的推动力将由流动性推动向业绩推动转变,后续的市场机会可能在短期波动平稳后,依据基本面的变化而产生。

  相对看好前景向好的内需行业、较低估值的银行业、工业以及出口复苏带动的上中游行业的机会等,将重点关注内需行业中的成长性公司。

  选股方面将更加注重基本面和估值的双重标准。近期将密切关注房地产销量的“金九银十”规律能否兑现、出口数据是否进一步好转、流动性的实际水平是否改变、月度经济数据是否持续改善等,以确定中期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的趋势性机会。

  国内经济整体复苏的趋势不变,虽然复苏的过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微的波动,但对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的经济,仍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而未来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能否实现从投资向消费的成功过渡。

  灵活配置是福音也是挑战

  基金周刊:一对多专户在投资方法上与公募基金有怎样的差异?多数专户投资的股票仓位限制是0-100%,那么灵活配置能否真的带来福音?

  袁建军:一对多更多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进行投资,一对多与公募主要的不同在于一对多专户类似于一个封闭式,规模较小的基金,没有申购、赎回的压力。

  在投资方法上,主要采取不断深入研究,发挥产品本身的优势,不能简单地做配置,要在广泛深入的研究基础上,阶段性集中持股。

  0-100%的仓位限制是对投资经理的挑战,是否能够在投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体现,是否真的能做到,要靠事实说话。去年我们做的类似于一对多的投顾产品,在市场暴跌时也取得了绝对收益,所以,过去的投资经验证明灵活配置确实能带来福音的。一对多不但是对择时的要求更高,对执行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那么想,还要那么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