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农村:政策最好,农民增收仍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农村:政策最好,农民增收仍难(2)
2009年09月23日 15:1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黑龙江省肇源县一处桥梁工程的结束,在那里忙碌了好几个月的农民工贾玉和,怀揣着可观的工资回到家乡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乡林场村。一进家门,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家里的毛皮动物养殖每况愈下,眼看着又要赔不少钱。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这对夫妇的收入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在金融危机未发生之前的2006年,贾玉和外出打工收入一万多元,而妻子在家搞狐狸养殖,挣了两万多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等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部分和贾玉和一样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农民工从中受益。贾玉和的年收入增加到3万元,可家里的养殖却难以为继。

  “从去年底形势就不好了,一直挺着,盼着,这价格就是没上去。今年冬天都贱卖处理掉,不养了。”贾玉和说。

  贾玉和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局畜牧站站长刘再河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减少,毛皮动物养殖效益下降,加之养殖量过大,导致皮张滞销,饲养规模大幅萎缩。

  “畜牧业也受到了不利影响。”刘再河说,“从今年年初开始,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养殖户效益下滑甚至亏损,整体来看,畜牧业不景气。”

  刘再河举例说,从今年年初开始,玉米和玉粕价格一直上涨,阿城区生猪每公斤生产成本约为10元,而年初以来每公斤销售价格为8.5元到10元。8月以来,虽然生猪价格略涨,但总账算下来,养猪农户还处于亏损状态。

  农产品进出口影响仍在持续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中国至关重要。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农产品需求的急速萎缩、价格下跌,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农业大省黑龙江为例,金融危机致使俄、日、韩、美等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农产品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导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下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