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之改革开放:被国际媒体称为"中国模式"(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符号之改革开放:被国际媒体称为"中国模式"(3)
2009年10月08日 22:46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92年,小平南巡,为改革开放开启了第二个春天。这一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这一天起被郑重地写入了十四大报告,报告同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些过去从不相容的概念,终于被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融合到了一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过去认为市场经济只有是私有制才能够有的经济制度或者经济体制,这个社会主义是个公有制的经济体制,那么这个怎么能够有市场经济这个不可能结合的,但是我们认为可以,我们的公有制经过了改造,经过了改革,我们把它也可以把它跟市场结合,这样一个结合,可以发挥经济的更好的效率。”

  一切的不可能似乎都成为了可能,下海经营潮再次出现,非公有制经济在这一年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在深圳,当时中国最高的国贸中心里一下子挤进了300家公司,有的一张写字台就是一家公司;在北京,每个月就会多出2000家公司来,在1992年8月22日这一天,全北京库存的公司执照竟然全部发光,不得不紧急从天津调运一万个执照来救急。很多人就是在这一年下了海,冯仑、潘石屹、陈东升、毛振华,他们后来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92派”。这一年,靠鹌鹑起家的刘永好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民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万向钱潮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中央提出需要有一个概括,就是市场经济是什么,就是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为共同发展,这样一种前提之下,由现代企业制度,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分配制度,社会保障这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可以比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的话,那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为共同发展就是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大厦的基础。”

  根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8年,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中的亮点:私营企业从14万户增加到657万户,增长了47倍;截至2008年11月,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95亿元,同比增长36.6%,高于全国31.7%。而全国的个体工商户,也在这16年间由1543万户发展到2917.3万户,资金数额由601亿元增加到900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万亿元。

  当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在为非公有经济探路的时候,中国的国企也在进行着改革的尝试。当时有篇小说叫《乔厂长上任记》,小说中虚构了一位国企厂长乔光朴,成为中国老百姓热衷讨论的一个焦点人物。人们之所以喜欢他,除了他对国有企业负责,勇挑重担,不怕得罪人以外,更在于他涉及当时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国有企业该如何改革。

  1978年,国有企业共8.37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24%;工业总产值为328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6%;就业人数达到了7451万人,上缴利税962.42亿元,占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85%。

  可以看出,在当时国有企业数量庞大,规模可观,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但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没有任何的经营自主权,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国有企业长期在低效率的状态下运营。

  1979年国务院以首都钢铁公司等八家企业为试点,拉开了国企改革序幕,当时改革的关键词就是“放权让利”。这有效地增强了国营企业的活力,一些国有企业也迈开了开放引进的步伐。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宝钢建设78年就开始了,生产钢铁1600万多万吨了,大大超过了我们当年的预期,我觉得不仅仅是建了这么一个世界一流的顶尖级的钢铁联合企业,更重要的是宝钢的引进开创了我们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