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还是幸福 中国企业该如何走出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痛苦还是幸福 中国企业该如何走出去?(2)
2009年10月10日 01:31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走出去,不容易

  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取得的这些成就,真的很让人振奋。

  但是,据我的了解,中国企业在走出的过程中,也遭遇到很多波折甚至失败。有很多大家很熟悉的案例,像TCL收购汤姆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即使是联想收购IBM,也是困难重重。即便是很多现在看来成功的企业,当初也不例外,有的甚至碰得头破血流。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企业走出去也是这样,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度过难关的?

  一直以来,中国水电集团都是国内水电建设的主力军,承担了国内65%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任务,参建了包括长江三峡电站、黄河小浪底电站等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水电站65座,完成水电装机容量一亿多千瓦。但在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前,中国水电集团的业务范围仅仅局限在国内。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经理范集湘:“我们走出去,刚开始跟其他的有些央企不同的,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我们走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水电这种产能的转移,而不是简单的贸易,而且我们走出去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长期的战略。”

  中国水电集团虽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但毕竟是一个从未走出过国门的大型央企,要想尽快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在老挝偏僻的甘蒙省,甘蒙塔克水泥厂职工孙燕在试验室里忙碌着,提到远在祖国的孩子,她哭了。

  老挝甘蒙塔克水泥厂技术员孙燕:“别人都是孩子很大了吗,我的孩子还那么小呢,像我姑娘现在连妈妈喊的都少,几乎都不喊我,我回去后她都不要我了。”

  柬埔寨甘再大坝项目部工程师李学江:“2007年的11月25号,天还没亮,先接到一个短信息,就是我爱人发过来的,她就讲爸爸已经走了。”

  在柬埔寨甘再大坝施工现场,李学江坐在涵洞里提起父亲,唏嘘不已。由于工期紧张,父亲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来得及亲自送最后一程。

  李学江:“这边的工作太紧,系统都在建设,整个项目才开始。”

  身处异国他乡,的确有很多不易之处,但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刚刚走出去的时候,却是另一种滋味的不易。

  苏丹水利部部长奥萨玛:“在苏丹麦洛维大坝工程中,中国公司并没有参与机组安装领域的施工,当然,我相信中国公司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我们准备在水电站发电机组领域引进中国公司,但是,目前还看不到你们的标准。”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行业标准,都是西方制订的,西方最初发展这些行业的时候,中国没有参与进来,所以在这些标准里,没有包含中国元素。当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无论是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方法,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跟西方制订的通行的标准不同。

  建于尼罗河上的苏丹麦洛维大坝是苏丹政府高度重视的发电和灌溉工程,大坝全长9.8公里,建成后水库总库容将达到140亿立方米,灌溉线可延伸400多公里。该项目总合同额达7.9亿欧元。总装机容量125万千万,相当于苏丹全国原有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经理范集湘:“有100万亩良田的水利灌溉为之得到改善,然后有上百万的苏丹人,他们通过这个水利的利用,尼罗河水用于灌溉,他们的农田也能维持收入,所以这种成功项目的建设,展示了中国跨国企业的形象。”

  苏丹麦洛维大坝与埃及阿斯旺大坝一样,是尼罗河上的地标式建筑。它是中国水电集团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独立得到的大项目。建设这座大坝,中国水电面临多重的难度。

  苏丹麦洛维大坝项目部总经理周尚民:“我们这个工程刚刚开始,做一期导流,一期导流在国内这种河流在枯水期,导流一般在枯水期,河流非常小的时候,我们一般就是不做什么施工方案,经过业主同意,业主也是内行,工程监理也是内行,几方一商量,开始干了。”

  但是在苏丹,活就不能这么干了。

  麦洛维工程的监理要求必须先看到详细的施工导流方案才允许动工。由于此前对核心操作以外的文字表述缺乏重视,导流方案报了两次还没有通过。在施工现场,每个中国水电的员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错过了枯水期,施工的难度会大大增加甚至无法完成任务。还有,设备和人员的闲置,不仅仅影响施工进度,也将是巨大的支出。此项工程的合同规定,交工日期拖延一天就要罚款55万欧元,计算下来,每天等待的时间,是以巨额的支出为代价的。

  压力纷至沓来,其原因,竟是平时懒得费心的几张纸。有人不理解,认为这是故意刁难。但静下心来想想,所有人都要承认:这里不是水泊梁山,人家没跟你合作过,凭什么相信你拍胸脯子的承诺?

  周尚民:“业主会认为,你这点小事情,你方案都报不了,你这样做,你可能侥幸做成功了,水小,将来如果大的方案怎么办?”

  一个施工导流方案的重视与否,险些让中国水电在苏丹投资近8亿欧元的项目上,遭受巨大损失。

  一个农药残留检测环节,让在日本做了10年荔枝生意,被称为“荔枝先生”的福建商人苏建胜,损失几百万元人民币。

  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以失败告终;联想在美国遭遇“安全门”事件;海尔在美国泰克收购战中铩羽而归。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

  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标准已达 80% 以上,进入国际贸易市场较晚的中国,自然成为了受限制者。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ESP,一项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一个个我们并不熟悉的缩写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新的标准正在考验着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

  调整,学习,适应,忍耐。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中国走出去企业最初的状态。有的调整得不错,有的,则没等调整完毕,就不得不退出市场,走回来了。一些企业经历了痛苦的阶段,开始度过严冬,望见春天。

  范集湘:“在适应基础上,它就开始很痛苦,然后慢慢它就很幸福,一幸福了,国际化程度就高了,那游刃有余了对吧,假如说世界是一个大海,中国就是一个湖泊,对不对,你在湖泊里感觉非常的自如,然后你在大海里面你还能做到游刃有余的话,那你的空间、你的成就感,那不就是很幸福了吗?”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