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报告:居民储蓄增长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贡献(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机构报告:居民储蓄增长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贡献(3)
2009年10月15日 08: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正确处理住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8年作为一个时点,前后商品房的销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由以前的5%、6%左右,迅速上升到15%以上。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大的变化是土地的价格。在1998年房改之前,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基本上没有价格,土地不参与社会的再分配。但1998年之后地价不断上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开始参与社会再分配。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是企业与政府受益,企业储蓄与政府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例上升,而居民占社会总储蓄的比例下降。因此,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经验和教训是:住房市场化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但过度的住房市场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导致低收入群体买不起住房,还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扭曲了经济结构。由于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加过快,使其他消费受到严重的挤压,结果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为此,要想真正促进消费的增长,需要在住房政策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正确处理住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者谈判地位

  严格来说,工人的工资是劳资双方谈判的结果,决定谈判结果的是劳动者的相对稀缺程度和谈判地位。从绝对数量上来说,目前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那么只能是从“质”上入手、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劳动能力。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是政府大有可为的领域。一方面需要加大劳动技能培训的投入,短期内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从源头开始提升我国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提高劳动者谈判地位的途径,是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在劳动力过剩时单个劳动者当然是没有谈判地位的,但要是劳动者能够团结起来和资方进行集体谈判,就有利于形成相对均衡的谈判力量。

  6、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非正常差距

  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之比为1.5,超过2的比率极为罕见,但我国却超过3。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暴富群体的出现。暴富群体挤占了国民生产总值中普通城乡居民应占的份额,直接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进而使得劳动群众即普通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持续偏低。普通城乡居民是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但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却没有条件消费,从而极大地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调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不是说,垄断企业就不能有高收入,而是收入一定要与贡献挂钩。其次,贯彻公共财政的原则,财政不仅要惠及城市,而且要覆盖农村;不仅要支持东部,而且要照顾西部。第三,取缔非法收入。对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政府应严加监管,重拳打击。对官员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另外,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特别是要减少社会关系、政治权力和家庭背景这些非市场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阻碍竞争的作用,特别是要打破城乡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

  7、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发展消费信贷,要立足于消费信贷的供求两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提高整个社会信用,消除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的后顾之忧。个人信用制度是进行消费信贷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的有无和优劣是能否得到消费贷款和分期付款优惠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环境已初步具备,如技术环境,我国目前已具备开发个人信用系统的科技能力,各种相应的硬件设备也容易配备,只是如何组织运作的问题。

  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个人信用登记、评价系统的建立,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促进消费信贷供给的增加。二是减少不确定性预期,使消费者敢于接受消费信贷,解除后顾之忧,刺激消费信贷需求。此外,要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立法,尽快制定《消费信贷法》,对消费信贷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等作出规定,并配套出台实施细则,使消费信贷行为规范化。金融机构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消费信贷空间,增加消费信贷品种,深入消费市场调研,加强营销工作,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充分利用消费信贷方式,尽早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结构,进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经济增长。

  8、摆脱过分迷恋GDP增长的情结

  GDP增长,是我国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关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至关重要。只有经济发展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但GDP并不能包罗万象,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高低。GDP增长了也并一定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同步增加,因为它忽略了人类福利的许多因素,比如仅看GDP指标,就可能把破坏财富的行为计入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GDP也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环境破坏而造成的损害,也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因此,观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引入国民财富和绿色GDP的概念,淡化人们对GDP的关注,摆脱过分迷恋GDP增长的情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消费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才能逐步促使经济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执笔:胡少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