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力除中小企业政策“鸿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力除中小企业政策“鸿沟”(2)
2009年10月26日 10:0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策“鸿沟”仍待逾越

  针对已经出台的意见,陈乃醒评价说,意见初步汇成了二十多条建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深化中小企业改革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条目被作为重点,与以往的政策相比较,更具建设性。他举例说,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贷款公司等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问题。

  不过,具体到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陈乃醒说,市场环境体制不畅、政策不配套仍然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也最难逾越的“鸿沟”,“尽管政府非常清楚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也持续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但不能不承认,事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因此,政策从制定到落实再到见效,一层比一层难。”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问题。”对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陈乃醒给予了积极评价,不过他认为,政府应扶持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改革,给中小企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文件提出加强)融资环境固然重要,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是迫切需要政府改善的,政策和钱相比,政策更重要;体制和优惠相比,体制更重要。”

  陈乃醒指出,现在,好政策不少,但体制不畅、市场改革不深入,使得这些政策之间缺乏联系、相互掣肘之处多于相互协调之处,甚至完全是“孤军奋战”,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仅是在全国零星设立几个示范点,其他配套政策跟不上,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今年2月份,华北某省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全民创业”的氛围,印发出台《关于“一元注册企业”的通知》,即今后在这个省,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金最低一元即可办理营业执照。这在全国31个省份中尚属首例。

  这一新政的出台,应该说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可以以最低的条件进入市场,活跃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但因为,在融资方面缺乏支持、在税收方面缺乏配合、在房租、招工方面缺乏扶持等等配套政策,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一定程度上该政策已沦为形式。类似的政策不配套现象还有很多。

  同时,陈乃醒认为另一关键点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扶持、更要公平。”

  从行政公平上讲,从扶持中小企业的历史状况看,自2005年国务院发布“非公36条”之后,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一度曾抱有十分良好的期待。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因受到种种阻碍而成了一道中看不中用的“玻璃门”。

  他认为,为了避免“非公36条”命运的再次重演,有关决策部门有必要找一找成为“玻璃门”的成因,并就此建立相应问责追究机制,“这是保持行政管理公正性与权威性的需要,并且也应当是避免上述意见重蹈早前已有覆辙的关键前提。”

  从市场公平上讲,不能不承认,目前国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对社会就业贡献75%的中小企业,事实上其所有的投资行为不仅受到种种的政策性限制与排斥,并且就像“非公36条”遭遇一样,即便是在有好的政策出台条件下,中小企业也会因为各种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因素阻碍,而使相关政策在实践中被束之高阁。

  “政策就是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如果不尊重经济规律,既谈不上认识和利用,更谈不上政策的有效。”陈乃醒最后认为,在肯定意见的同时,或许对有关决策部门来说,在扶持中小企业问题上,及时去除行政的功利性追求,并把市场公平环境与制度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应该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记者王健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