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持续回升 机构蛰伏八大抗通胀板块(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CPI持续回升 机构蛰伏八大抗通胀板块(4)
2009年11月11日 09:51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银行 全年实现正增长没有悬念

  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虽然各家银行的净利润参差不齐,但制约商业银行盈利的净息差下降和资产质量恶化两大因素已不复存在。从各家银行公布的业绩情况来看,在今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正增长已没有悬念。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利差收入,因此,利差的变动情况对银行盈利的情况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从二季度起,银行的信贷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善,票据融资的比例明显下降。对应的是,利差也出现见底的迹象。另外,目前国内的利率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下调的空间已不大;假若我国经济有继续走好的趋势,国内利率还可能跟随澳洲上调。因此,国内银行业的利差基本上是筑底成功,这对于未来银行板块估值有积极的作用。

  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多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实现了“双降”,而部分商业银行则是“单降”。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45.1亿元,比年初减少5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44.1%,比年初上升27.7个百分点。

  由此,在四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应该会继续保持稳定,这无疑将为商业银行在全年实现较好的业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发证券则指出,在通胀预期下,对于银行业来说,最明显的好处就在于金融资产与抵押物升值,特别是一些房地产企业信贷和个人按揭贷款较多的银行受益会更明显。从银行业绩来看,三季度由于多数银行息差见底回升,信贷量平稳增长且结构优化,可能成为全年业绩高点,并实现三季度环比正增长,有利于推升估值水平。

  操作上,关注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业绩回升弹性较好、增长确定性较高的银行股。同时,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资本金较为充裕、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以及未来有增资扩股或者定向增发的银行,如浦发银行、深发展等也将受到追捧。

  有色金属 政策支持 趋稳回暖

  受国家有色金属振兴规划等政策激励,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回暖。虽然还难言全球经济已步入复苏,但不容否认的是经济衰退趋势已放缓,甚至已出现一些见底迹象。从有色金属产量、开工率、订单、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失业率、加工费等指标看,有色金属行业实体经济基本面正逐步回暖。

  4月1日起,政府为了应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有色金属出口退税政策。这次出口退税提高主要涉及高端金属品种,同时也会增加冶炼产品需求量有望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金属制品,主要集中在高端金属品种,其中钢材主要包括冷板、镀锌等,铝材等。目前,除黄金以外的主要金属制品都呈产能大于需求的严重过剩状态,出口退税对高端产品的出口需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高端金属品种出口的拉动也会增加对上游冶炼产品的需求量。主要涉及钢材高端产品及铜铝精深加工产品,这将使得国内相关金属加工企业的出口利润进一步提高,提高这部分企业的开工率,从而增加国内金属冶炼产品的需求量,使金属产业链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另外,受出口利润提高驱使,国内产品流向国外,对改善国内金属供需总体过剩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作用,鉴于供求方等基本面在短期内尚无法缓解,但行业整体上在朝着企稳回升的方向运行。

  截止到9月,在有色金属产量大幅上升的同时,表观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弹,铜创出了月度表观需求的历史新高,达68.8万吨,而铝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上升。9月全国房地产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7.7%,较8月的14.7%有明显提高;中汽协统计9月汽车产量达到了136万辆的历史新高。有色金属下游产业全面回暖带动了国内有色金属需求的恢复。

  综合天相投顾、中投证券、中信证券、齐鲁证券等投资机构对有色金属的策略报告,关注三大投资机会。

  具有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在金属价格上涨时可以明显受益,但仍要综合评判企业长期资源发展形势,企业长期盈利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企业长期财务水平,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及发展前景,建议持续关注中金岭南、驰宏锌锗、山东黄金、中金黄、紫金矿业和江西铜业。

  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会成为未来行业一个长久的投资主题。建议投资者关注包钢稀土、宝钛股份、东方锆业、厦门钨业、南山铝业。

  并购重组是永远的主题。在振兴规划中,政策明确提出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因此,中国铝业、中国有色、五矿集团等央企背景的有色金属企业将普遍受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