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抑制晶硅和风电设备发展或许为时过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指出:抑制晶硅和风电设备发展或许为时过早
2009年11月24日 08:57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阶段性供需失衡不能认为是产能过剩

  近来,有关我国晶硅和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议论颇多,一些人甚至主张将晶硅和风电设备作为抑制发展的对象。

  对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刘峰副所长和陈志博士认为,“产能过剩一般是成熟产业才会得的‘老年性疾病’,晶硅和风电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如同新生儿,基本不会罹患‘老年病’。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市场的阶段性失衡不能叫产能过剩,更不应抑制发展。”

  在多晶硅和风电设备两个产业被定性为产能过剩的风口浪尖,刘峰和陈志主持完成的题为《把握发展规律,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科学看待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问题》两份报告,多少显得有些非主流。

  之所以愿意透露报告的内容,刘峰说,作为研究人员,有义务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解决,只要不拿纳税人的钱去砸,‘过剩’有利于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产业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应该正确认识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点,正确利用产业规制方法,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这些产业更好地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错过抢占全球新能源竞争制高点,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大好时机。”

  晶硅生产能力尚有缺口,“过剩”存在规划意义上的夸大

  目前产能过剩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在高利润驱动下,过热的投资拉着多晶硅产能一路向上,从2001年的80吨,连翻数个跟头,冲到了2008年的4500吨。且目前在建总产能可能在8万吨以上,明显过剩于当前2万吨左右的需求。

  对此,刘峰说,把可能的或规划上的产能都计入实际有效产能,显然夸大了对“产能过剩”的估计。而在缺乏准确、客观数据的情况下,用“产能过剩”来描述晶硅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新兴产业成长规律的正确判断。

  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及市场波动,晶硅产业一直供不应求。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需求却超过2万吨,四分之三左右的缺口需靠进口来满足。据测算,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保持在2008年2300兆瓦的水平,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万吨多晶硅。而估算中的20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万吨左右,这意味着还需要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而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光伏产业已经出现回暖迹象,晶硅价格已经出现上升,新一轮增长将会出现。

  晶硅“过剩”并非产能“长板”太长,而是国内需求等“短板”太短

  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300兆瓦,国内安装仅为50兆瓦,98%左右出口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导致全产业链的经营状况都遭受重大影响,出现“过剩”。

  “晶硅‘产能过剩’,并不是因为产能这块长板太长,而是由于国内需求和电网基础设施这两块短板太短造成的。”刘峰说,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使得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光伏发电很难进入现有的电网体系。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各国主要依靠补贴运行,而我国入网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需求这一瓶颈尚未突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