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10年股市:深挖“权重”机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布局2010年股市:深挖“权重”机会(2)
2010年01月04日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中国平安:

  寿险增长强劲将受益通胀

  【走势分析】各大券商在去年底纷纷推出了2010年金股,在券商推荐的上百只金股中,中国平安最被看好,获得多家券商的推荐。推荐理由无外乎明年寿险业务增长强劲和受益于通胀。

  研究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保险业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7%。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后,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中国平安作为行业龙头,一向被当做大盘走势的风向标之一。

  中国平安去年前11月共实现保费收入1570亿元,与前年同期1177亿元相比增长33%。连续的保费收入为中国平安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特别是产险方面,公司占据12.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寿险业务在业内也是名列前茅。

  【投资指引】险资投资渠道的拓宽对收益水平的贡献也将成为中国平安盈利增长的催化剂。去年10月1日出台的新《保险法》规定险资可以进行PE和不动产投资,预计今年保险公司的首批投资项目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国平安则是初期最受益的公司。

  4.宝钢股份:

  扩大内需成第一利好资金加紧吸筹

  【走势分析】作为超级大盘股,宝钢股份去年第四季度的表现却让市场惊艳。去年10月到年底,宝钢股份累计涨幅达49.55%,远远超过大盘涨幅,跨年度行情呼之欲出。

  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成为推动宝钢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动力。据指南针机构数据显示,10月9日到年末,以基金为首的机构已经累计向该股注资超过2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四季度的大涨,基金不但并未趁机兑现利好,反而加大了吸收筹码的力度。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基本面仍然支持其估值继续提升。

  国泰君安钢铁行业分析师余辰俊指出,去年12月11日宝钢大幅调高今年1月份的出厂价格,只是刺激宝钢股价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市场认识到该股的价值。宝钢股份最大的优势是脚跨“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有资料显示,宝钢与汽车的相关性最大,其中20%的产品应用于汽车行业,约10%的产品应用于家电领域。

  【投资指引】分析人士认为,宝钢股份完全可以在基金提出的“大消费”的投资主线上找到一席之位。去年以来宝钢一直都很受益于汽车和家电两个行业的复苏,而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促进内需,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汽车和家电消费进一步升级,都将对宝钢这一钢铁龙头构成最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权证2010年6月25日将要到期,资料显示目前最新的行权价格为12.16元/股,而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宝钢股份正股收盘价格为9.66元,距离行权价仍有不小的距离。如果公司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其业绩或足以支撑公司行权。

  5.贵州茅台:

  垄断优势明显提价带动业绩增长

  【走势分析】作为两市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无法撼动。随着春节消费旺季的临近,贵州茅台早在去年12月上旬就宣布,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涨价,平均涨价幅度达13%。东兴证券认为,本次涨价将对公司2010年业绩提升5%,使得贵州茅台2010年的净利润增速达到30%左右。

  海通证券分析师赵勇指出,2008年贵州茅台实现销售额约100亿,2009年实现120亿,同比增长约20%。同时集团公司计划在2015年实现250亿销售额,2020年实现500亿销售额,这样要求从2010年开始的未来10年销售额复合增长14.4%。这种倒逼机制,将推动公司经营逐年上一个新台阶。

  公司自2005年开始实施“十一五”万吨茅台酒工程,2005至2009年间年均新增产能2000吨。由于工艺要求,公司的白酒从生产窖藏到可以出售需要5年的周期,2005年新增的产能推动2010年及今后若干年销量的增长,无疑为茅台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做好了铺垫。

  【投资指引】由于贵州茅台酒不愁销售,公司未来若干年业绩增长确定。此外,贵州茅台常年坚持高分红,一季度年报公布之前,分红预期也会拉升股价。二级市场上,贵州茅台目前的股价为169.82元,茅台宣布提价后在股市上并没有得到反映,因此有望在春节前走出一波上攻行情。多家机构给出的目标价位为200元。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