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之惑:谁是中产?怎样才算是中产?(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中产之惑:谁是中产?怎样才算是中产?(5)
2010年02月21日 15:35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准中产 “中产的不是收入,而是生活”

  谁最中产?

  新春刚至,“准中产”刘心迈入本命年。

  谁更像中产?36岁的刘心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从一个月前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开始的。

  “硕士毕业到今天已经10年了,终于同学们都聚到了一起。”当年从所谓的象牙塔毕业,同学中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进了政府部门、垄断国企,其他进了高校等事业单位。

  同学聚会,说白了,就是对资产状况的一次考验,一次心理上的对抗。根据这次聚会的不完全统计,年收入大都在10万至30万之间,家庭收入在15万至50万之间。当然,海外出国的不算,但即使在政府机关,一年也有10多万。

  “如今聚会的焦点永远都是房子。我们这批人里,房子买得最好的,不是在国外名牌大学混了几年博士后回来年薪40万的,而是一个月远不到万元工资的垄断国企副处级同学A。A同学刚毕业进去就分到东城的100平方米两室一厅,不像我毕业租房住了5年才贷款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后来一次性补助20万。老婆是银行的,无息加上低息贷款,买了一套房。后来,夫妻两人在北四环又买了一套三室一厅。原先的房子都不用卖掉,收租每月4500,加上两人的公积金,根本没有压力。”现在,夫妻两人有三套房,市值500W以上,2部车。存款介乎50万到100万之间。

  接着就说那个年薪40万的同学B吧,老婆挣10万,一年50万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可是要知道念博士的时候,基本没什么收入,不借钱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位老兄是3年前回国,刚回来的时候大概25万,等积累到“首付”的时候,已经是1年前了。目前情况是,在东五环外买了个两室一厅,每月还贷。

  再说另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同学C,却最“可怜”。夫妻两人收入虽说比在政府机关稍高,却总花自己的钱。房子是两居室,2004年贷款买的。后来好不容易手上有了20多万的存款,才发现根本买不起好一点儿的房子,看得上的都在200万以上了。想想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同学B就买了辆10万出头的小车,油钱自己出、停车更不会有人报销。

  而有了车以后,同学B 发现每年存款的速度下降了一半以上——离中产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了。在公司打工,除了工资以外,什么都没有。虽然现在有房(老房子)+有车(小车)+存款(不到30万)——整个一“经济适用”夫妻!这不,连女儿的教育基金都不够……

  比来比去,原来“最中产”的不是收入最高的,而是那个垄断国企的同学。

  “准中产”眼中的“新中产”

  就在春节之前,社科院发布了一个颇有争议的研究成果,称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已占总人口的23%左右。课题组组长陆学艺称,中产阶层首先是一个职业的概念,是一个人的职业、声望、文化三者的综合水平。

  “很多人都‘被中产’了。”在刘心看来,被媒体和财经人士评论为“严重不靠谱”的这个结论,纯属“砖家”的一厢情愿。

  与房子、汽车、狗等标准完全不同,刘心目前将自己严格划定为“准中产”。

  他首先分析了自己的资产构成:手中现有房产两套但均有贷款,一套自住,一套投资,并有一辆轿车——这部分被业内人士定义为固定资产。同时,刘心在2009年底变现先前持有的一套房产,这笔“闲钱”及股票投资加起来共200万元——这部分定义为“金融资产”。

  “看了我的资产构成就会知道,我是典型的‘准中产’,但未来的努力目标是新中产。”刘心说,两套房产以及200万的金融资产是他作为“准中产”的资产储备。

  什么是刘心眼中的“准中产”和“新中产”?

  “‘准中产’就是准备成为中产,以我目前的状况,还不符合心目中的中产标准,就是有钱又有闲的一种状态。”刘心说。

  而“新中产”,在刘心看来,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不仅是心理上的满足,最为重要的一条标准应该是:手中的资产确实能够抵御任何的风险,跟得上财富缩水的步伐,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刘心计划,自己大概在40岁左右才真正迈入新中产阶层的范围:“5年是一个发展周期。因为5年是一次经济波动的周期,也是人生财富增长的一个周期。”到那时,自己再不用“被中产”,中产的不是“收入”,而是“生活”。

  “能够抵御风险,不是买了多少保险,而是能够在经历各种系统性风险之后,仍然保持满意的生活标准,比如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刘心笑着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