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运:每年一次的25亿人次人口大迁移(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春运:每年一次的25亿人次人口大迁移(4)
2010年02月22日 13:55 来源: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看来我们一步步赶上来了。其实我们知道北京现在正在朝着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洪琳你看,和纽约、巴黎、东京、莫斯科这些世界大城市相比,我们在交通运输方面,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洪琳:我觉得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来讲,这些年因为我们国家情况太特殊了,春运那么大的压力。

  主持人:而且人也太多了。

  洪琳:人也太多,逼着你铁路运输,是我们一个主通道你必须大力地去建设,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中国的铁路建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世界上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比如说高铁建成以后,西方国家,美国也好,英国也好,都是积极地研究,甚至像我们邻国印度,说中国铁路技术怎么一下子突飞猛进,以前比如说我们8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还在研究日本的新干线,日本那种。现在一看中国的高铁,武汉到广州这一段已经成了外国研究的对象,包括北京到天津城际铁路,很多外国领导人到了北京以后,都想尝试一下,研究一下城际之间的交通,中国人是怎么解决的。因此现在看,对我们来讲一个优势就是,从技术标准上讲,我们已经不输给外国人了。比如说北京我们看到,传统的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改造了以后是北京南站。北京南站刚才韩教授讲的已经和机场很相似。其实这就代表铁路将来发展的方向,铁路网不是单独的一张网,以往之所以春运期间也会出现梗堵,其实很大的问题在人员的疏导问题上。而现在看,从南站完全是一个无缝的连接,开通地铁以后,通过地铁再倒火车又会舒缓很多的人,不必要使很多人提早几个小时就挤到站台里等,使火车站人为的拥挤。

  主持人:刚才我们讨论了很多中国的春运,其实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每年过节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大规模迁移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世界其他国家,他们是如何缓解这种高峰运输压力的。

  小片:各国“春运”交通大比拼

  在日本,每年当中有两次大规模的返乡探亲大移动,分别在盂兰盆节和新年前后。铁路运输是日本人返乡探亲的首选。在客运高峰期,新干线高速铁路单向发送几乎达到每小时11列,由于发送次数多,车次密,每辆车停靠的站点并不多,从而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韩国人非常重视农历春节,每年除夕前,首尔、釜山等大城市出行人群人山人海。韩国非常注意各种运输手段之间的衔接,不断完善连接车站的地铁、公共汽车网络等,让旅客能够更便捷地进站或转车。

  印度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线路之一,每年运送旅客高达60亿人次。每逢重大节日,印度铁路的运力就会显示出不足。许多旅客只能坐在车顶上,实在没地方的就拉住车门,随火车缓慢前行。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现代高速铁路技术的国家之一,多数在国内旅游和出差的法国人,都选择高速列车。法国人一般每年有五周的休假时间。为了便利民众出行,政府划分了三个地区并错开时间休假。所以法国人的日历上,较长的假日旁常会看到3种不同色块,表示这三个区,每个区会在指定的时间休假。因此,法国的交通状况维持得还不错。

  主持人:各个国家真是各出奇招。现在我们就来连线在美国采访的《天下天天谈》的记者任朝,也让他我们介绍一下美国的情况。任朝你好。

  任朝:你好,姜华。

  主持人:我们知道其实在美国的圣诞节还有感恩节,也是美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不知道在这样的节日期间,美国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回家的呢?美国的交通运输部门,有没有针对类似,虽然没有中国春运这么严重,类似比如说节日期间运输高峰,采取一些特别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呢?

  任朝:美国圣的诞节和感恩节的确和中国的春节一样,也是人们回家团聚的传统节日。美国人回家团聚最常用的方式现在是搭乘飞机和汽车。与中国不同的是,由于这两个节日,美国只有一天的法定休假日,各个公司和单位都是按照自己的安排确定放假天数的,所以一般只会出现节前一次的出行繁忙的情况,而不会像中国一样,出现节日七天后这种集中的返城高峰,拿美国和中国相比,美国人口比较稀少,它的航空业和公路系统都是非常的发达,人均汽车拥有量,还有出行方式决定了美国的交通运输,它不会像中国这样遇到巨大的春运的人口移动的问题。今年其实美国交通运输部门遇到最大的问题倒是天气,2月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的降雪量,达到了70多厘米,路面和航空都全面瘫痪,23万的联邦政府雇员还有参议员都休会一天,也都进行放假,这是美国交通运输部门今年到目前为止遇到最大的困难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