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诱人 企业熬守京城自行车租赁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政策诱人 企业熬守京城自行车租赁业(2)
2010年05月12日 09: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企业都表示,从事自行车租赁这样一个微利行业并非全是为了赚钱,也是出于响应政府倡导的考虑,为市民提供节能减排、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可以说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公益,但做公益也总不能亏着本做吧。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把扶持的措施落到实处。比如现在我们每开设一个站点就需要协调工商、市容市政、供电等多个部门,实在是非常麻烦。”对于现状,白秀英十分忧心。

  国有老牌企业逆市杀入

  但在单车租赁企业举步维艰的同时,新的势力又杀进了市场。

  “今年3月1日,我们在北京正式启动了4个网点,这也是我们通过和朝阳门街道办合作,在东城区辖区内开展的服务项目。”据永久自行车北京公司(以下简称永久)总经理李沧田介绍,公司先期共投入80辆自行车和100余套设备,分布于朝阳门街道所属的东四地铁站、朝内大街、南竹竿胡同和大方家胡同4个地点。

  2009年11月26日,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进入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但与其他在此市场上生存已久的企业来说,永久自行车延续了在上海市场上实行的“公共单车”模式,也就是市民可以全天候24小时自助完成借还车业务。

  与其他租赁企业在网点人员配备上的投入相比,永久的公共单车服务系统将人员配备降到了最低。由于市民可以自主完成所有工作,所以每个网点只配备了一名保洁人员负责车辆的日常维护。

  “我们每辆单车的平均使用频次为5~6次,以此推算我们每天解决了共500人的短距离出行。而在上海,我们共有1万多辆单车,平均每辆单车的使用频次为9次左右,可以说解决了10多万人的短途出行。”

  与贝科蓝图、方舟不同的是,永久提供了免费公共单车的服务,这让人更难以想像企业从何盈利。

  “当然我们在之后也会做一些收费上的调整,免费只是起步时的一个阶段。”作为全国首家进入公共单车服务行业的自行车生产企业,永久作为制造业企业进入租赁市场具有一定优势。李沧田表示,公共单车盈利点在于网点逐渐普及之后,吸引到其他商业形式对此进行支持。此外,还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获得相应的收益。

  作为中路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的2009年年报表明,公司将在北京、上海、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市利用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或其他商业方式建设或筹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

  热盼政策能“拉一把”

  国产老牌企业的强势入市,也说明了苦苦支撑的民营企业为何还要坚持死守:这都是因为“绿色骑行”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酝酿之中。

  今年初,北京市政府公布《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交通总体的出行格局将变为:公共交通占45%,小汽车出行占22%,出租车占8%,而自行车要达到23%。

  3000个网点,8万辆自行车——这是北京市政府希望在2015年之前绿色骑行需要达到的目标。市场之大,足以让每家自行车租赁企业都不愿轻易放弃。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共有1060个网点,2.8万辆公共单车;上海市共有300个网点,2.2万辆单车。由此看来,北京市的这一计划将超越目前现有城市的公共单车市场的最高标准。

  记者了解到,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解决这一区域内的出行问题需要开通61辆社区巴士,一年费用大约在8900万元左右。而目前闵行区的1万辆公共自行车足以实现巴士运力的两倍,却只需耗费巴士费用的1/5。

  作为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典范,杭州市的公共单车租赁系统则是由杭州公交集团与杭州公交广告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国有独资的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系统车辆引进、租赁网点与配套设施建设、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

  这也让北京众多租赁企业“眼红不已”。“就算政府不出钱,只要在政策上对我们有所支持就行。之所以没有关闭二环附近这些网点,就是相信只要政府拉我们一把,我们就会活下去。”白秀英告诉记者。

  “北京市政协等相关领导在3月18日已经到我们站点考察了,当时就表态说要支持我们的事业,目前听说交通委在牵头制定租赁自行车示范工程项目,将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参与示范工程。”北京方舟运营部赵经理告诉记者,大家都在等待市场“春天”的早日到来。(实习记者 尚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