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稀土超限盗采小作坊猖獗 部分山区遭"剥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广东稀土超限盗采小作坊猖獗 部分山区遭"剥皮"
2010年06月01日 11:3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透露,广东全省核准的稀土开采量是一年2000吨氧化物,但实际开采量逾4万吨,多出来的基本都是非法开采。在这样的乱采滥挖之下,很多地区被剥掉“山皮”,看上去黄土满山,满目疮痍。

  入夏时节,与南方部分省区的酷暑相比,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显得凉爽宜人了很多。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没有遍地成群的牛羊,蕴含的却是世界储量第一的稀土矿资源,其经济价值举世瞩目。然而在现实面前,中国稀土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远不如矿区风光那样壮丽,国家强力调控下的稀土行业依然遭遇重重险阻,尤其资源乱采滥挖的屡禁不止助长了市场紊乱之风,造成资源浪费、走私严重,让中国稀土在长年遭遇破坏性开采的同时,大量产品廉价出口,对矿石价格的话语权飘摇不定……

  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但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却表示,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资源量已不足世界的30%,调控刻不容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对稀土矿产资源的严厉整合已不下3次,然而正因为对源头开采采取了严厉设限的措施,让市场对非法盗采的矿石需求愈发强烈。近期,南方稀土矿区非法开采死灰复燃现象严重,而北方稀土在最先的严控之下也出现了新的盗采、倒卖方式。

  源头设限 矿石需求更趋强烈

  6月起,国土资源部将启动一轮为期半年的全国稀土勘查、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不少游走于违法违规、乱采滥挖的稀土企业也即将遭遇致命的当头棒喝。然而,也正是因为国家加大了对稀土矿产资源源头的控制力度,致使现存多数稀土分离厂因材料紧缺而愈发产生了对非法盗采矿石的强烈需求。

  张先生(化名)是包头一家稀土产品公司的负责人,打开他公司的网站,大大小小的国际资格认证和获奖证书显示出这家公司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谈起当地的盗采情况,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还存在”。“包头盗采是在2004年前后开始兴起的。”张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盗采的丰厚利润让这个行业开始慢慢兴盛,而行业的利润情况又与当地政府的查处力度直接相关——查处严格时利润就高;反之利润就低。眼下就因当地政府的查处力度加大,矿石盗采又到了一个“黄金时期”,“前两年每吨矿石只能卖几十元,现在得200多元。”

  “目前相关的选矿厂就有不少家。”据张先生透露,这个环节主要承担两个任务:将矿石粉碎成矿面;将纯度由5%~8%左右提高到40%。“这就需要用酸去做。”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却能带来丰厚利润,“七八吨矿石可以产出一吨产品,而一吨产品就能卖到几千元,利润率至少要到100%~150%。”在洗选之后,矿石就进入“焙烧”环节,从这个环节出来的产品“碳酸稀土”就会流入合法加工厂,进行分离从而制造出稀土的初级产品。

  “近几年,国家对正规渠道的稀土开采量一直进行限制,这些加工厂的产能就出现闲置,因此它们对非法盗采的矿石产品需求非常强烈。”张先生表示,这些在国家规划之外的稀土产品,最后都堂而皇之地进入到正规市场甚至走向国外。

  小作坊猖獗 矿区遭“剥山皮”

  相比之下,南方稀土矿区的乱采滥挖更为猖獗。

  不少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北方以白云鄂博矿区为主的矿产资源本身具有特殊战略意义,是国家保护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对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对盗采的打击力度相比其他地方都会更高更大。基于这一原因,国土资源部此次对稀土等矿产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进行的集中打击,在广东、江西等南方矿区一带效果将更为明显。

  “广东省大部分稀土矿都是非法开采的。目前全省核准的稀土开采量是一年2000吨氧化物,但实际开采量超过4万吨,多余的基本都是非法开采,情况非常严重。”广东平远县华企稀土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非法开采的过程先是‘剥山皮’,就是把矿土挖出来堆在挖好的池子里,然后用硫酸氢铵去泡,等稀土反应得差不多了,再用接好的管子把母液放出来,用碳酸氢铵沉淀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体积太大的话,就把它烧成氧化物。”

  对于有媒体早先曝光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非法开采稀土矿死灰复燃的问题,王先生对记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自2005年以来,在高额利润驱使下,龙川境内非法开采稀土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地方都已经把“山皮”剥掉,看上去确实是黄土满山,满目创痍,景象很吓人,尤其以河源市和清远市情况最为严重,生态环境和稀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