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园桥洞暗藏老界碑 修桥者不知情(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山陵园桥洞暗藏老界碑 修桥者不知情(图)(2)

2010年08月02日 11:3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陵园界石确立了中山陵园的地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陵园称谓,“中山陵”早于“总理陵园”

  园陵界碑共有五个版本,洞内界石身世成谜

  那么,这些秘藏于桥洞之内的界石,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呢?

  根据上面的国民党党徽,刘东华判断,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物件。这座桥中间的老桥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和藏经楼一起建的,也就是说,这10块界石的“诞生”时间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刘维才老人则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1928年。

  “中山陵的界石一共有过5个版本。”刘老为记者一一数来。

  1925年4月18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成立,首要的任务就是选定墓址。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墓址确定在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一开始,葬事筹备处试图征用紫金山的全部,除了修建孙中山的陵墓,还打算在附近建设中山学院、中山园、中山林等,建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纪念陵园。不过,当时的南京局势比较混乱,交涉起来有困难。原定6500亩的范围,被江苏省政府一下子缩到了“官荒山场约800亩,民地1200亩”。1925年9月中旬,800亩公地正式圈拨出来,并竖立了界石。

  这是最早的界石,不过,它们是什么样式,用的什么材质,现在已无人知晓。

  第二个版本,是1928年埋下去的。当时,国民政府已经迁到南京,陵园范围扩大,将紫金山全部划入,北以省第一造林场林地为界;东迄马群;西至城根;南沿钟汤路直抵朝阳门,即现在的中山门。“1928年的界石,只是临时身份,所以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本来打算陵墓完工后,换上青石做的‘总理陵园界石’,但实际上后来没换。”刘维才说。

  第三个版本,就是1929年。这一年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又制了一批“总理陵园界石”。这批界石堆放在一处空地上,渐渐散落不知所终,数量越来越少。文革时,中山陵老照相馆旁要修猪圈,又来了一些工人,将最后几块也全部抬走,去砌猪圈了。

  解放后,1995年和2006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又有两次竖立界石。

  那么,刘维才是如何确定藏身桥下的这十块界石,是“1928年版”的呢?

  刘维才分析,这十块界石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第三、第四版本都是青石,第五次用的则是花岗岩,显然不符。那刘老又是如何排除它们是“1925年版”的可能性呢?

  刘维才说,因为他亲眼在中山陵园的边界见过这种界石。日本人占领南京时,在东郊发生过激烈战斗,毁了一些。上世纪40年代,紫金山外围还有几个地方有,卫岗下马坊附近有一块、五棵松有一块,这与1925年立的界石范围不符。不过,解放以后,只剩下岔路口(环陵路)一块,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文革中突然不见了。也不知道是被人搬走,还是砸烂了卖钢筋。没想到,桥下还藏着这10块,逃过重重劫难。

  “估计这些是当年多下来的,1934年建藏经楼,干脆把它们也利用起来,拿来造桥了。”刘老说,很多人以为中山陵是后来的叫法,以前就叫总理陵园。因为文献资料中都是这么写的,现在“铁证如山”,原来,1928年,紫金山就已经被称为“中山陵”,比“总理陵园”的说法还要更早。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