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乔姆斯基:世界不是由美国一家控制(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战士”乔姆斯基:世界不是由美国一家控制(4)

2010年08月20日 17:16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了“白宫黑名单”的爱国者

  不过,乔姆斯基之所以是乔姆斯基,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以学识和科学家的素养为武器,批判性地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尤其批判性地看待美国),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位执着的知识分子,更因为他的爱国。

  乔姆斯基在京期间对记者触动最大的,是他在回答一位中国观众提出的问题时,说道,“我只能帮助美国解决问题”。这让我想到,在1973年6月27日《纽约时报》上公布的“白宫黑名单”上,学者一栏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诺姆·乔姆斯基”。美国政府将他视为敌人,而他依旧数十年来不知疲惫地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分析每个政策的利弊与长期影响。还是黄正德教授概括得精辟:“乔姆斯基不爱政府,但爱国——没有人比他更爱美国。”

  因为乔姆斯基爱的是美国,所以当他已经被《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过滤掉”之后,他依旧没有停止研究与社会活动,“《纽约时报》不算什么,我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与大众交流,每天晚上我回到家,都有很多个请我去做演讲的邀请。”乔姆斯基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被媒体所冷落,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履行了身为研究者的科学精神,身为老师的引领作用和身为知识分子的担当。

  虽然在世人眼中,乔姆斯基是一位战士,但他毕竟抗争不过自然规律:他的手上已经布满了老年斑,走路已经需要旁人搀扶。北京记者会上,两个问题涉及到了他现在的年龄,让记者感到于心不忍。他的回答简短而坚定:“我当然知道自己在老去……更少的时间,更多的工作,更加努力而已。”“我还有很多要做,并正在做……每个人回望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多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乔姆斯基的回答让我想到美国将军麦克阿瑟退休前的著名演讲《不死的老兵》中的名句:“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退。”他们两人,一个是著名的左派,一个是著名的右派;相同的是,两人都是坚定的爱国者,都是“不死的老兵”。▲

  真实的“斗士”让我“失落”

  本报记者 徐 馨

  眼前的乔姆斯基让记者有些“失落”。记者以为出场的会是一位将军一样的人物,拥有一个将公众拒之千里之外的强大气场。然而,这两天所见的乔姆斯基,始终保持着平缓甚至是微小的声调,好像他面对的不是数千听众和一群记者,而只是一两位他熟知的朋友。这与“斗士”的形象相差甚远。大方框眼镜背后的眼睛,总带着微微的笑意,这或者就是他所说的“从小就有的羞涩”。

  这种平和,还表现在他面对人们提问、合影等请求时的耐心与体谅。每给一位听众签名后,他都会抬起头微笑看着对方问,“这样可以吗?”不过,毕竟已是82岁,当助手坚决地将他从人群中带走,这位老人微笑着略带愧意,微驼着背,步履缓慢地离开众人的包围。

  不过,或许正是如此,乔姆斯基更加真实,更加立体。听他的发言,听他的学生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说起他,再回过头来看他的书,记者发现世界赋予他的各种头衔、众人给他勾勒的形象固然重要,但都不能代表他。乔姆斯基,并不神秘,他就是一位科学家、一位老师、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爱国者。只是,他在履行这几个身份时都如此尽职,这几个角色之间又彼此成全,而这正是乔姆斯基的独特所在。

  在小型记者招待会上,当有人问到他是如何协调同时身为一个学者和政论家的关系时,乔姆斯基回答道,“有时我对每一种角色都付出100%,有时则是120%。”勤力地付出,还不能解释乔姆斯基之所以成为乔姆斯基。更重要的是,这些身份被他溶为一炉,相互影响,相互成全。

  不过,作为我们,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国度,既不需要将乔姆斯基塑造为神,也不需要乔姆斯基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如同乔姆斯基对“您心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的回答,“我无法勾勒未来,未来就在你以及和你一样的人们的手中。”▲

  本报记者 徐 馨 本报特约记者 乔鲁京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