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赔了?喧嚣热炒下有哪些商业传奇?(9)——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红楼梦》赔了?喧嚣热炒下有哪些商业传奇?(9)

2010年09月07日 09:5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观察

  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来?

  文| 张璐晶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经典名著不是指一本拥有这样或那样优点的书,而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持续阅读的书。”

  如此说来,人们对《红楼梦》的热情和忠诚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

  经典在当代是否可以重拍进而延续经典的神话?这是一个从文字化到影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当代文化传播的现状,其没有改变的共同之处是依附于经典本身的“文学性”的要求,即文字化时代和图像化时代好、坏作品共存的特征。

  文本难于传播的困境,在当代已不复存在。继之而来的是:各类媒体均需大量的文本信息去填充自己的媒介空间,文学文本和随之产生的改编作品也借助着各种媒介迅速地传播。

  对于意图传播经典和重拍再塑经典的愿望,在当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早已不再是 “如何为文本寻求传播出路”,而是如何使文学改编作品的传播节奏放慢下来,从而尽力去避免剧作的“速朽”。

  与原著本身经典地位的获得来自于权威机构的“钦定”不同,改编经典而成的剧作其生存的土壤源于民众的判断和大众阅读的习惯。具体到人们对于改编经典剧作的“惯性高标准”,其实质上是反映了读者、观众把对文学经典的永久性和空间的超越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经典心理”或“经典情结”,转化为了一种对剧作高要求的集体无意识延续。

  检验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重要条件是时间。就文学经典自身而言,其经典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时间中的历史积累。但对于改编经典的剧作而言,从“出生”起就在时间上有先天的缺陷。

  也许是因为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许是因为有升学、工资、职称、房贷太多的重压。在人们追求美好的迫切希望落空后,宣告经典的终结和盲目叛逆与权威有关的一切,成为了大众阅读消费时代的常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版《红楼梦》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