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少将:千万不能背弃过去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一南少将:千万不能背弃过去那些最珍贵的东西

2010年09月08日 17:5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年了,从党政领导到普通读者再到文化界,很多人都在谈论一本叫做《苦难辉煌》的书,这部由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耗费15年时间写就的大书,从2009年1月出版到现在,已经印刷了16次,印数达到30万册,并入选了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为了写作该书,金一南做了200多万字的笔记,读了500多本书,查阅了大量原始文献,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资料,在许多重大事件上做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最终将历史原貌和文学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为此,本报近日专访金一南,邀他回顾写作这部大书的动机和影响。

  金一南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进修,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图/新华社

  动机 重新探索党的历史

  新京报:你在《苦难辉煌》这本书里面,表现出了相当新颖的历史观,同时这种历史观又得到了广大读者和高层领导的普遍赞许,你的历史观是怎样形成的?

  金一南:“文革”开始我14岁,结束时24岁,正好是世界观形成的过程。那段时间我父亲被打倒,我由原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一下子就跌入到了黑帮子女的队伍中。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文革”让我们去思考,党真正有力量到底在哪里?那段时间党和领袖犯了那么多错误,把国家带到灾难里头了。

  我当时就有一个疑问,这个党为什么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胜利?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短时间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信任?1921年建党时,才50多名党员;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剩下八百人,1949年就获得了全国政权,为什么?

  新京报:从个人的境遇转变到对党和国家历史的思考,这中间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你这个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最后又有些什么不同的发现?

  金一南:毛泽东当年有个感觉,就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很多东西都是我创造的,现在我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是从这里探索,这个党为什么能搞这么大的局面。一旦进入这个探索,我就一发不可收拾。 

  新京报:所以你对党和历史的理解,能够突破某些藩篱?包括能够看到其中很多并非一帆风顺的地方?

  金一南:从一开始,我看党的历史的时候就非常摒弃传统的观点,比如“党的历史是路线斗争史,是统一战线史,我们是联合各种力量经历各种巧合才取胜的”。随着我对党史的探索,我就感到,何其艰难啊,多少人牺牲,多少人奋斗,一将功成万骨枯。

  虽然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事业归功于少数领导者,但是一定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奋斗牺牲的人,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胜利就依靠他们。就像《国际歌》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

  新京报:在一段时间,“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似乎存在争论,你是怎么看的?

  金一南:前者是英雄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我觉得这一点不能把它绝对化,重大历史关头的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在这本书里,我重点写的就是关键人物的作用,各个集团里的领袖人物之间的博弈,高层决策所发生的碰撞。这些人的出发点都是救国救民,包括孙中山和蒋介石。这本书的材料准备和写作,我用了15年的时间,其实思想准备的时间更长。

  史观 满脑子都是现在的人和事情

  新京报:我在看《苦难辉煌》的时候,感到有很强烈的审美眼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但是历史需要客观和理性的穿透力,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点冲突的,你是怎么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的?

  金一南:窥破这本书的是我们的刘亚洲政委,他说这本书看似写历史,实则写现在;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我在写过去的辉煌和力量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现在的事情。过去的人都是真人,真人追求真理,我是在呼唤那一代的真理和真人。

  党千万不能背弃过去那些最珍贵的东西,如果把这些背弃了,终究有一天党会被历史所背弃。

  新京报:这种感怀,确实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不过在现实情境当中,重新呼唤那一代的真理,肯定有一个对当下现实的适应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金一南:前不久在上海的时候,一位学者跟我说,描绘从1840年到2050年的历史,注定中国共产党绕不过去,因为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840到1949如果是以救亡为主题的话,完成这个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到2050年是以民族复兴和发展为使命。

  新京报:如你所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救亡的历史使命,但是现在摆在党面前的民族复兴任务是不是同样艰巨?要完成新的历史使命,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金一南:最终谁能完成(民族复兴)这件事,谁就能在历史上留下应有的地位。今天的共产党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们当然要建立监督机制和各种各样的制约机制。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