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抛出圈套论为洗劫火烧圆明园开脱?(图)(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英法联军抛出圈套论为洗劫火烧圆明园开脱?(图)(3)

2010年10月13日 11:11 来源: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16年前后的方外观遗址。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鸦片苦果

  圆明园大火促使衰朽的帝国开始痛定思痛

  圆明园的火势刚熄,法国外交代表葛罗接到恭亲王奕䜣的一封信。信中声称接受英法联军提出的条件。葛罗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因为在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之后,他一直担心局势将发生逆转。

  事实上,恭亲王、桂良等人的确被焚烧行为震怒,曾在上书咸丰的奏折中表示,“臣等见事机如此,万不能再议抚局。”但吐血过后的咸丰帝,已无此前主战时的勇气。

  恭亲王在颐指气使的联军头目面前,开始收拾残局。接下来关于《北京条约》的谈判充满耻辱,1858年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被确认有效,并将对英法的赔款分别增加为800万两,香港九龙也被割让给了英国。在天津留下一支警卫部队后,供应短缺的英法联军开始撤军。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此时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已有20年。这20年间,清廷甚少从第一次的失败中汲取有效的经验教训,以至于在敌人重新发起的坚船利炮攻势下,仍如此不堪一击。

  英法开始全球范围的贸易与殖民,清朝却还是依循传统的“天朝”观念,以一种和平友好的下俯式姿态与他国交往,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吝让利,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甘于此,他们想要攫取更大的利润,为此而采取了两面的手法,一方面宣称文化冲突,以自己的所谓普世文明开道;另一方面,又在与清廷的冲突中,以自己单方制定的规则来评判和放大纠纷个案,并以枪炮做后盾进一步侵略。

  在18世纪后期,清朝对欧洲的贸易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广州制度”。而鸦片的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更早时,但其真正大规模流向广州,则始于19世纪上半叶。为殖民利益服务的东印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中国陶瓷、丝绸、茶叶等的出口对欧洲造成很大的贸易逆差,西方的白银不断流入中国。而鸦片贸易,最终逆转了这一形势。

  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中称,“到1820年代,大量的鸦片进入中国,足以供给一百万左右的吸食者。在这一数字基础上再加上中国本地种植的鸦片数量(虽然这个量还很小),我们就可以意识到中国鸦片问题的严重性。”

  鸦片进口的数量到1840年应该更为严重,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鸦片又侵蚀了众多国民的体质和意志力。禁烟的运动开始了,而西方以“自由贸易”和“平等外交”的名义,与这个东方老大帝国冲撞。

  清朝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确过于无知。战争的结果,以惨败告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曾详细对比清军与英军的军事力量:武器装备方面,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兵力上,表面数字为英国远征军至战争结束时有约2万人,与清军相比约1:40,但因为清朝没有警察,清军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其最重要最大量的日常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驻防分散,所以实际动员的部队约10万,且因调兵缓慢,很多战役反而英军兵力占优;而且清朝兵役制存在很大问题,内部腐败尤其严重。由此,在战争中一触即溃,并不出人意料。

  令人慨叹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王朝并没有明显的认识世界和改革自身的积极努力,二十年后在面对英法联军时再尝苦果,也是势所必然。不过这一次,圆明园的大火促使衰朽的帝国开始痛定思痛。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