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家:夜郎文化的腹地在贵州 湖南是楚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贵州专家:夜郎文化的腹地在贵州 湖南是楚国

2010年10月22日 17:28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夜郎文化史学专家高扬贵州声音

  主题策划   

  夜郎,一个《史记》中记载的有10万精兵、满坝良田、于盘江上下舟楫往来的神秘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由于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记载,近年关于夜郎古国属地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早在数年前,湖南的新晃自治县和我省的赫章县,就为争当“夜郎”,打起了“口水仗”。湖南新晃自治县,我省赫章、桐梓、六枝、镇宁等地都在引经据典论证古夜郎的中心在各自行政区划内。   

    10月16日,湖南新晃自治县在长沙召开“夜郎古国”策划评审会,宣布将斥资50亿建夜郎古国。消息一出,舆论四起。10月20日,桐梓县夜郎研究会会长王德埙通过《贵州都市报》,进一步阐明了夜郎就在桐梓的观点,同时发布了桐梓县打造“古夜郎王朝”大型旅游景区的构想。新晃、桐梓先后宣布打造“夜郎古国”和“古夜郎王朝”,这不仅是“夜郎”争夺战的升级,更是在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热潮下,一种抢占先机的“争夺策略”。   

    “夜郎”贵州的文化符号

  对于各地争当“夜郎”,记者走访了我省部分文化学者。

  “夜郎文化,一直是贵州当仁不让的文化品牌。”我省知名历史学家、研究员熊宗仁介绍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夜郎文化,他今天的观点和几年前,湖南新晃紧锣密鼓抢注“夜郎”品牌,在贵州引发的争论后贵州各界达成的共识一脉相承,“是贵州世居的18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夜郎文化。”

  研究夜郎文化10年,撰写出版夜郎文化研究专著100多万字的省管专家、省文史馆馆员王鸿儒在病榻上仍热烈地关注着事态发展,他在医院病床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夜郎文化就是贵州的文化符号,就如一提到滇文化、楚文化、粤文化、巴蜀文化就明确指向各自的地域文化。说夜郎文化的腹地在贵州,是有汉彝文献、考古考据、民族民俗等方面的支撑,而且祭祖、铜鼓、歌舞自娱等夜郎文化仍“活态”保存贵州民间。

  夜郎文化在贵州,除了有民间基础外,还有学术研究的基础。王鸿儒介绍说,贵州对夜郎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洪亮吉、郑珍、莫友芝等人都对夜郎文化进行研究和考据。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包括宋世坤、余宏模、王燕玉等在内的考古、历史、民族学者数十人,从各个学科从事夜郎文化研究。到2000年后,我省学者从多学科交叉、夷汉视角交叉来研究夜郎文化,不仅通过汉文献来研究夜郎文化,更通过《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夜郎史传》等彝文献来充实夜郎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外,贵州是夜郎文物出土最多的省份,赫章可乐夜郎时期墓葬的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省知名史学家史继忠笑言,夜郎国所处的战国时期,湖南是楚国,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熊宗仁认为,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在贵州是有书证和物证的。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印度的梵文典籍中也有关于夜郎国的记载,这说明夜郎国的影响远播东南亚。

  争当“夜郎”又一次观念警醒

  黔湘两省“夜郎”之争由来已久,湖南新晃再次发力争当“夜郎”,犹如一块石头击起舆论浪花。

  王鸿儒认为,文化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的前提是宣传和炒作,但开发的依据和核心是研究,如果是历史文化没有依据就是伪历史,经不起推敲,没有可持续性。新晃争当“夜郎”,如果能刺激我省各个层面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研究力度,推动我省夜郎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研究、宣传和开发齐头并进,学界、民间和官方共同关注,不仅能弘扬夜郎文化,也能将我省的文化资源变成真金白银。

  “夜郎留下来的东西确实是太少了,要搞文化旅游开发,没有可视、可感的具象物件是吸引不了人的。这也提醒了贵州,我们的文化资源不开发利用,不被足够的重视,受利益驱动和市场配置,文化资源就会流失,一旦流失再想补救就会事倍功半。”史继忠对此忧虑。

  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刘长焕称,夜郎的主体在贵州毋庸置疑,湖南斥巨资去打造夜郎文化是件意味深长的事,这也提醒了贵州人,对夜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确实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我省不少关注这一事件的人士表示,如果“夜郎”文化只借这个“壳”登场,去建一些让人感到审美疲劳的人造旅游景观,只会害了“夜郎”。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70%的人造景观处于亏损中,很多人造景观已经关门歇业。以此观之,湖南新晃应该注意,即便我省热衷于炒作夜郎的某些县市,也需要引以为鉴。

  文化夜郎面临现代化转型

  绵延千年的夜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该如何自处和应对?

  王鸿儒表示,夜郎文化必须实现其现代化转型,夜郎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但在建设贵州和谐社会中将发挥应有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必将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对人类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贵州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铜鼓一响一呼百应的团队精神,歌舞养心的自娱精神都能在夜郎文化里找到源头。文化资源的开掘并不排他,我们可以协同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夜郎文化开发的大手笔。

  “夜郎国都城、主体民族的不确定性,给夜郎带来了更多的扑朔迷离和神秘感,也是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文化创意可以无中生有,这本无可厚非,但没有前期规划和论证的大规模开发,不是打水漂就是炒作。”熊宗仁坦陈观点。无论是新晃,还是桐梓投巨资打造夜郎项目,仍然还是过去那种资源导向的思维模式,而不是顺应需求的市场导向模式。没有做市场分析和前期规划认证就上马的项目,在市场上只能是碰运气。

  “在当今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谁把文化资源做成文化产品,占领市场份额,谁就夺取了文化高地。我们在开发夜郎文化时,应该认真研究夜郎文化如何应对当今的文化需求和市场卖点。”

  史继忠认为,夜郎文化本身的历史遗存和物证较少,如果不以市场的角度和定位来打造文化产品,没有这一文化的受众基础,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就不可能传播久远。这也是我省侗族大歌、苗族银饰、蜡染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背景资料

  2000年5月,新晃自治县初步提出“打‘夜郎牌’,发展新晃经济”的战略构想;2002年,新晃自治县申请将县名改为“夜郎县”或更名为“夜郎侗族自治县”,并向国务院作出改名申报。

  2003年,桐梓县古夜郎旅游责任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注册“古夜郎王朝”商标获得成功;即将动工建设的渝黔高速铁路在途经桐梓县的夜郎镇将建小站,原定冠名“夜郎站”,但湖南方面提出异议,后改为“夜郎镇站”。

  2007年10月,“夜郎王印落定镇宁新闻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贵阳举行,该印章被镇宁政府及与会学者界定为“夜郎王印”。

  2002年,赫章与湖南新晃争抢更名“夜郎县”。2007年11月12日,“中国·贵州夜郎古都与可乐论证会”在赫章县城举行。2010年10月14日,赫章夜郎陈列馆开馆。

  记者 黄蔚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