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忆:难忘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上前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女飞行员忆:难忘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上前线

2010年10月25日 09:2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秦桂芳旧照。

秦桂芳(右)和伍竹笛的合影。

伍竹笛旧照。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秦桂芳、伍竹迪回忆当年烽火岁月

  文/图 本报记者文远竹 实习生胡天瑶 通讯员周艳红

  伍竹迪和秦桂芳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参军前都是广州执信女中的学生,参加过1952年三八飞行汇演,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首长的接见。但而今记者问她们今生最难忘的事情时,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最难忘的是驾驶飞机穿越抗美援朝的硝烟战火。”

  伍竹迪和秦桂芳同样出生于1933年,同样就读于执信女中,同样爱好篮球,当年广州市举行中学生篮球运动抗美援朝杯比赛,她俩作为校篮球队的主力赢得冠军。渐渐地,两人在中学时结为莫逆之交。高三伊始,她们一起报名参军,参军之后又一起报考航空学校。

  秦桂芳参军源于叶剑英在动员大会上对青年学生参军参干的号召。作为一名团干部,伍竹迪则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航校的女飞行员很少,为了让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全心全意地学飞行,连长让女飞行员都写下保证书,保证五年内不谈个人问题。秦桂芳微笑着告诉记者说,当时她才18岁,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她天真地对连长说:“我一辈子不谈个人问题,只要飞行就好。”连长说:“傻瓜,就写五年,谁让你保证一辈子!”

  伍竹迪和秦桂芳告诉记者,当时,我国虽然已经培养了自己的飞行员,但他们经验尚少,资历尚浅。经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最后,首批14名女飞行员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论及学习和工作,飞行员的任务都十分紧张。男飞行员大部分驾驶战斗机,要上前线作战。女飞行员主要准备1952年的三八妇女节表演,向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汇报。伍竹迪和秦桂芳在队里学了7个月,学了初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机两个机种。早晨三四点太阳出来了,便争分夺秒练习飞行。

  终生难忘: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上前线

  秦桂芳说:“让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飞行任务,是当年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镇上前线安东机场。现在想起来,心还一个劲跳不停。”她回忆说,那时,敌机常深入到沈阳、锦州,去安东机场的路途充满死亡的阴霾。就在他们经过沈阳,快到安东机场的时候,地面工作人员通知她前面有敌机。她们必须穿过前面一座四百多米高的山,过了山,飞机才能降低高度,在机场降落。秦桂芳想:此次任务重大,绝对不能出问题。她沉着冷静地将飞机最大限度地降低,飞机最终安全降落。当时,同在机上的刘司令对她的沉着与稳重予以高度赞赏。

  伍竹迪说,她当时主要负责危险性很高的救灾工作。1954年一个夜晚,女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们执行完一天任务回来,正躺在床上休息。支队长忽然通知有任务,原来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牧区发生了雪灾,积雪数尺,百姓缺粮,陆地交通又被隔绝,空中救灾队需要立即空投物资。在飞机进入内蒙古时,由于前方没有导航引导,她们只能利用侧方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定位。为了精确快速地找到空投点,她们又让灾民在地面上用红布铺个T字。最后终于克服千难万阻,成功将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后来,内蒙古灾区派群众代表来感谢她们,一个劲地夸伍竹迪是毛主席派来的“空中菩萨”。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