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学者驳高陵二号墓“魏武王铭刻造假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社科院学者驳高陵二号墓“魏武王铭刻造假说”

2010年10月28日 1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文所论三种“曹操墓石牌造假说”,前两种“造假说”是基于对考古中文物与现象的错误判断与认识,但仍属于“学术讨论”范围,是“学术讨论”中的正常行为。但闫沛东的“造假说”与“铁证”中所提出的问题,已非“学术问题”,而是犯罪行为。

  2010年8月19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论“魏武王”铭刻在曹操墓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分析了“魏武王”之称产生的历史环境,指出:“这个称谓,是一般‘造假者’不会‘假冒’的,也是难以‘假冒’的。”同时指出:虽然曹操墓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然而,不管这些问题今后的最终解决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该墓墓主是曹操这一主要结论”。

  8月21日,由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各方面质疑曹操墓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质疑曹操墓的问题。之后,学术界掀起新一轮质疑曹操墓的浪潮。质疑的学者中,有些提出了“新看法”,那就是曹操墓中有不少“文物”是“假的”:《鲁潜墓志》是假的,是人为地“埋地雷”埋进去的;“魏武王”铭刻也是假的,是人为造好后,通过民工“塞进”墓葬中去的;画像石也是假的;甚至整个曹操墓所出文物都是假的,如此等等。在这些“造假说”中,因“魏武王铭刻造假”与我此前发表的文章关系最为密切,故先行讨论之。


    “魏武王石牌造假”有三种说法

  关于“魏武王铭刻造假说”,存在不同“版本”,其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从铭刻内容入手,认为“魏武王”提法不能成立。此说提出者是开封市文联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林奎成。他认为:“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获得了‘武王’的谥号。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说出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在礼制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的提法显然不能成立。”(《河南文物专家回应曹操墓造假质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24日A13版)倪方六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世的时候,下人都称他为武帝,并没有加上本国的姓,魏武王的称呼都是后人加称的。所以石牌中显示这样的称呼让人觉得很可疑。”(《曹操墓再起疑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30日C4版)

  第二种,认为“魏武王石牌中出现错字,是现代人伪造”。此说提出者是李路平,他认为:“‘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书,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石牌与《鲁潜墓志》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人造假所为。”(《河南文物专家回应曹操墓造假质疑》,《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24日A13版)

  第三种,认为曹操墓中所有石牌都是人为“造假”。此说提出者为河北籍学者闫沛东(据说是化名)。在曹操墓考古发掘期间,闫沛东就到西高穴村做了长期暗访。闫沛东说,截止目前,他手里掌握着能足够证明曹操墓造假的人证及物证。人证方面,有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某村民,他是河南考古队发掘西高穴“二号墓”(即所谓“曹操墓”)雇用的民工,见证了两年来,村、乡、县直至市级相关方面介入流通假文物的过程。在物证方面,闫沛东透露,他手里握有河南考古队去年在南阳地下造假窝点几次伪造石牌的部分模具,包括南阳造假者参考用书《三国演义》。(《“反曹派”称掌握石牌造假模具》,《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25日A13版)

  以上三种“造假说”中,闫沛东的“造假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按照闫沛东的说法,它会“颠覆曹操墓”。也正因为如此,闫沛东的“造假说”也就成为某些“反曹派”学者的“精神支柱”。倪方六在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曾表示:“敢开这个论坛,直接认定曹操墓造假,是因为论坛方面掌握了足够有力的证据。提供证据的人就是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河北籍学者闫沛东。”足见闫沛东“造假说”影响力之深!

  “魏武王”石牌的真实性不容怀疑

  对于以上“魏武王石牌造假”三种说法,现逐一分析如下。

  关于第一种说法,认为“魏武王”的提法不妥,过去史书中没有出现过,故“魏武王”石牌是人为造假。这种说法既不科学,也不准确。讲它“不科学”,是因为“考古”是一种实证科学,它是以考古发掘中的实物(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而考古发掘中,“新”的东西总是层出不穷。不能因为“以前没有见过”就认为是“假”。说它“不准确”,是因为此说的提出者并没有认真查阅过去的文献,而过去的文献明明记载有曹操称“魏武王”的史料。例如: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六:“(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丕即位,改元延康。”再如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沈钧《宋书》卷三十二《五行志》:“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明年,魏武王薨。”以上都是史书中曹操称“魏武王”的确证。所以,认为石牌中“魏武王的提法不妥”是没有根据的。

  我曾经说过:曹操生前称“魏王”,“魏武王”是曹操死后的“谥号”。“而这一称谓的存在实际上只有九个月。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癸酉(阴历十一月初一),曹丕称帝,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的谥号也就由“魏武王”变成“魏武帝”了。因此,“魏武王”称谓是一般“造假者”不会假冒的,也是难以假冒的。”

  至于倪方六所云:“曹操在世时,下人都尊称他为‘武帝’”,此说明显欠妥:“武帝”是“谥号”。曹操还活着,下人怎么会称他为“武帝”呢?倪先生后面又说“并没有加上本国的姓,魏武王的称呼都是后人加称的”,等等。其提法又欠妥:“魏武王”之“魏”不是“姓”,而是“封国”之号。曹丕称帝后,其国为“魏国”,史称“曹魏”,“曹”才是“姓”。这个“魏武王”之“魏”是必须要加的,否则,就分不清是哪个“武王”了。所以,曹操墓中的石牌必然是称“魏武王”,而不能单称“武王”,或者称别的什么“武王”。

  关于第二种说法,认为“魏武王”石牌中“武”字下部“止”错为“山”,因而“石牌为假”。其实,此说更经不起推敲。因为,无论是《鲁潜墓志》,还是“魏武王”石牌,其“武”字下部均是从“止”,而不是从“山”。关于“魏武王”石牌中的“武”字,我特说明如下(见图1、2):这个“武”字,其左下作“”,右上一点略为斜笔,不与下面横划相连。此作明明是“止”,而不是“山”。是李路平自己将“止”错看为“山”。“武”字如此作,是当时通行的写法。所以,“魏武王”石牌其上面的“武”字并没有写错,“魏武王”石牌的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