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不容贬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不容贬损

2010年10月29日 13:2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各地纷纷举行活动,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但与此同时,却有一些人搬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数据,别有用心地探讨所谓抗美援朝的利弊得失,企图证明新中国第一次境外参战“相当不值”,甚至大谈“中国不参战,中美关系就会好,中国就会大发展”。

  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正是和平红利的最大受益者。60年前,正是因为几十万中华儿女跨过鸭绿江,舍生忘死地去与世界头号强国率领的铁甲劲旅作战,历经忧患、饱受屈辱的中国才真正赢回了久违的大国尊严,中国人才真正意义上被认为“站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世界对中国不惧强权的认识从此扎根,其保护效应长期存在。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60年前,中国是在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战火烧到国土周边的情况下被迫参战的,那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之战。当时,西方世界普遍不相信襁褓之中、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敢于参战,更别提战而能胜了。但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竟有这样的战略勇气,以西方想不到的量幅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但没有被打烂,也没有被拖垮、拖乱,相反举国上下空前团结、同仇敌忾。而战争的另一方,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投入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大部分兵力参战,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的新式武器,甚至采取了为人不齿的细菌战,却不得不第一次“在没有得到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

  抛开特定历史环境去指点江山,得出的结论必然空洞而荒诞。很难想象,在当时冷战思维全球蔓延,中国与西方国家实力对比悬殊的大背景下,看不到中国人保家卫国、维护主权、反抗侵略的决心,看不到中国有一支敢打而且能胜的军队,一度不可一世的“国际宪兵”会心怀忌惮、主动拿着橄榄枝向新中国走来。正所谓“敢战方能言和”,一厢情愿、口头说说的和平,过去从不曾有过,未来也不会存在。

  捍卫和平与尊严需要付出代价,历史不容假设,不容歪曲,也不容诡辩。正本清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看到,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骨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这一战,成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这一战,为中国争得了之后数十年和平发展的空间以及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条件;这一战,标志着中国被侵略、被分割、被欺侮的时代,“几百年来列强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样强大的事实面前,那些站在狭隘或媚外立场上否定历史的言论是多么苍白。

  一个甲子匆匆而过,作为受益者和后来者,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对当年“卧冰饮雪,炒面充饥,前仆后继,冲锋不止”的英雄们心怀感念,应对决策者能在艰难情境下做出大无畏的战略决策心怀敬意,更应珍视和光大先辈们为了国家利益、民族未来而万众一心、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将这种精神引入到继续埋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一个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也是要有点精神的”——作为一场战争,抗美援朝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留存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间。毛颖颖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