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4成以上文化宫消亡 很多被拆迁或占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西4成以上文化宫消亡 很多被拆迁或占用

2010年10月29日 16: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同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

  2003年,山西省还有18个地市级工人文化宫,52个区县级工人文化宫,但如今只剩下不到六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给企业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人文化宫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工人文化宫是职工文化活动的阵地,是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其宗旨。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在山西省,不少当年知名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有的被拆迁,有的被占用,风光不再。

  一个工人俱乐部的“沉沦”

  10月20日上午,北大街解放路十字路口附近。近在咫尺,但笔者向多位路人打探,才找到了当年赫赫有名的太原工人俱乐部。指着眼前的三层大楼,头发花白的李大爷说:“就是这个楼,现在全成了商业出租地,电影院也拆了,一楼都是商铺,二楼成了一个公司。不信你进去看看。俱乐部的办公点在旁边的小院里。”

  顺着李大爷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三层建筑旁的一个通道,通道口挂着“太原工人俱乐部”的牌匾。在通道尽头的院子里,幼儿园、洗车行、美容美发厅等各式色彩鲜艳的招牌出现在眼前。在院子东面角落里,我们敲开了一间挂有办公室字样牌子的平房,这就是目前太原工人俱乐部的办公场所。这里的工作人员讲述了工人俱乐部的辉煌和衰落。“俱乐部是1958年建设的,有7150平方米,当时的名字是:建筑工人俱乐部。因为是行业工人俱乐部,全市的建筑工人听到消息都义务来建设,三层的主体结构十来天就起来了,整个建筑工期也就用了一个来月的时间。”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俱乐部一带都是小平房,三层近20米的建筑,在当时是城北最高、最漂亮的标志性建筑,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娱乐。

  建成后的太原工人俱乐部能看电影,有舞厅、可以打台球、看录像,一度成为太原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当时可火爆了,一天的人流量能达到一两万人。”工作人员说,由于当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较少,市内仅有的几个场所成了香饽饽。遇到流行的影片,想要早点看都得托关系、走后门。

  1995年,随着设备老化,录像、台球等传统娱乐方式逐渐被市场淘汰,加之政府对俱乐部的投入不足,太原工人俱乐部也和全国其他地方俱乐部一样,开始通过出租场地来维持生计。

  四成以上文化宫消亡

  “不仅是太原工人俱乐部面临这样的窘境,山西省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都面临同样的境地。”山西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山西省共有10个市级工人文化宫、24个县级工人文化宫。而在2003年统计时,山西省还有18个地市级工人文化宫,52个区县级工人文化宫。“40%以上的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和50%以上的县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已经消亡。”而留存下的文化宫俱乐部情况也不乐观,普遍靠出租场地维生。“最落魄时甚至连职工的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更让人揪心的是,不少城市改造扩建,很多工人文化宫被拆迁或占用,至今仍未给予补偿和重建。”山西省总工会工作人员说。

  同时,由于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些工人文化宫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服务宗旨,忽视了公益性质。该工作人员坦言,“文化宫里没工人”“文化宫里没文化”。一些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因长期得不到相应的投入,运作经费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正常运行,致使活动阵地没活动,一些文化宫俱乐部完全抛弃了自身功能,凭着牌子等靠要,甚至成了一些关系户就业的跳板。

  工人文化宫的沉寂源于何处?“这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工人文化宫本身的‘两难身份’有关。”山西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说,一方面文化宫受到了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工人文化宫原本是总工会财政全额拨款,但是后来体制逐渐改成了差额拨款,再后来就成了自行收支、自负盈亏。为了生存,一些工人文化宫不得不开始出租场地和举办培训班。

  “现在工人文化宫经费紧张,但是事业单位的性质又决定工人文化宫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这种身份让文化宫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法活跃起来。”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没有明确政策,文化宫很难在解决职工温饱和体现公益团体社会力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大同模式”公益性占六成

  曾经红火一时的工人文化宫,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回归主流文化阵地,重建昔日辉煌?山西省总工会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管理思路的转变。“工人文化宫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光靠出租场地、搞培训是没有出路的。今后一要靠自己动脑筋创效益,二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才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公益性的职工文化活动上。”

  在这方面,大同市工人文化宫走在了山西省的前列。大同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同样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惨淡的岁月后,大同市工人文化宫率先丢掉“等靠要”的思想包袱,树立“看电影到文化宫”的品牌,包括主任在内的所有职工走上街头,开始尝试市场推广和品牌重塑。“硬件建设是一方面,市场认可是另一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在文化活动日益市场化,职工兴趣更加多元化,文化现象不断复杂化的历史条件下,工人文化宫要发出工会的声音,同样需要市场的手段。“现在各家文艺场所都在公开的平台上竞争,为了吸引职工、吸引顾客,我们也做广告、做推广。”

  目前自收自支的大同市工人文化宫有电影放映、少儿培训两个主营项目,去年实现经营收入达317万元。这些收入保证了文化宫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为公益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该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些经费,我们每天聘请专业教师免费为职工群众领操,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职工艺术团等10余个团体,职工参加培训全部免费。”

  这种被称为“大同模式”的文化宫发展路径按照市场化企业运作,公益性服务项目和收费有偿服务项目分开,前者维持文化宫的公益服务性质,后者维持文化宫的生存。但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文化宫毕竟是事业单位,过多的市场行为是否妥当?如果公益活动与市场行为冲突,是否会出现见利忘本的情况?

  对此,山西省总工会明确表示,工人文化宫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主体不变。同时为了解决公益性主业和经营性部门相互交叉、混乱管理的状况,山西省总工会提出“六四比例”,即公益性文化事业比重不得低于60%。

  一位基层工会干部总结道,“大同模式”使得传统的文化功能没丧失,公益性服务没放弃,市场化的运作稳步进行。他希望这种模式能让更多的基层文化宫“凤凰涅槃”,早日回归主流文化阵地。

  岳 威 要维维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